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11月11日,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落下帷幕。在會議期間,中國國家領導人密集會見多個經濟體首腦,并與多國簽署能源協議或達成能源合作共識。而在此之前,第十一屆亞太經合組織能源部長會議上,各國就促進清潔能源資源開發和化石能源的清潔化利用等四大議題廣泛交換了意見。
清潔能源發展目前已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焦點。特別是近年來,我國清潔能源迎來高速發展期,各種利好政策密集出臺,各類型清潔能源技術、設備不斷升級換代。
不難預見的是,如能充分利用全球能源市場,必將帶來我國清潔能源相關產業的高效發展。而清潔能源企業如何“走出去”,已成為我國能源產業發展現階段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
風光發電“走出去”迎來良好發展機遇
“目前,國際上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市場快速擴張。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都是在快速地擴大,這對我國清潔能源企業‘走出去’是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機遇。”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在10月24日舉辦的“清潔能源國際合作論壇”上發言表示。
提及我國光伏產業“走出去”,往往是就多晶硅光伏電池等光伏產品的出口而言。而相關業內人士表示,面對“光伏雙反”給我國光伏產業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國光伏企業“走出去”思路應適時轉變,應以光伏電站項目為產品“走出去”。而從產品價格,技術水平,以及工程經驗等方面來看,我國都已達到國際一流水平,這是我國光伏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優勢。而同時,光伏“走出去”不應只關注歐美等光伏傳統市場,更應將目光放到亟待開拓的新市場。
據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可持續發展金融項目總監孫軼颋介紹,目前光伏行業的新市場是非洲與東南亞地區,特別是非洲市場。非洲地區約80%的人口在農村,而僅有40%的人可以用得上電,急需發展光伏或其他清潔能源分布式發電。因此我國光伏企業應將眼光放到非洲及其他發展中國家,這些市場的潛力巨大。
但孫軼颋同時也表示,企業“走出去”有可能面臨,如國家政局不穩定,投資沒有保障等風險。而另一種風險是來自部分“走出去”企業自身缺乏對當地能源產品需求的了解,盲目投資。“走出去”就不應該將同一種商品照搬,或者簡單將國內經驗直接復制。
風電方面,業內人士表示,從國際形式而言我國風電發展的前景樂觀。2013年,國際能源署將2050年風電占比預期由12%提高到了15%~18%。截至2013年底,全球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了3.2億千瓦,在當年新增約4000萬千瓦的裝機中,我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占比近半。
“風電近年來發展比較快,目前世界風電市場正由歐洲傳統市場向東歐南歐發展。
而傳統風電市場中,如英國,目前以海上風電為主,所以向海上風電發展是主要的趨勢。”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施鵬飛表示,“而從世界風電市場發展趨勢來看,除歐洲外,我國與埃塞俄比亞、南非、巴西以及中美洲的一些國家都是新興風電市場。歐洲、北美等傳統市場的比較穩定,新興市場現在各國都在開拓,這就是目前世界風電發展的大趨勢。”“我國風電發展與光伏發展不同,風電是依托國內市場發展起來的,剛剛‘走出去’到國際市場可能還面臨著很多的問題。”施鵬飛表示,“但面對新興市場的發展,我國可能有更多的優勢,因為我國有各種不同的氣候條件,而我國風電技術已可以滿足在不同地區的發電要求,這樣技術積累是‘走出去’的有利條件。我國風電企業要在這個基礎上‘走出去’。”金風國際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此表示贊同,我國風電行業是從國內發展成長壯大以后再走向國際,自身積累尚不充足,因此在于國際風電巨頭競爭中,無論是從自身的技術,產品的可靠性,發電效率以及我商業模式創新等各個方面都必須要做好充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