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輪京津冀一體化的大背景下,保定的低碳發展將迎來新的機遇。
“保定是全國最大的地級市之一,城鎮化的水平也不是最高的。作為第一批國家低碳試點中唯一的一個地級市,保定市探索低碳發展的道路非常具有典型意義。”在4月30日舉行的“低碳中國˙院士專家行”保定高端對話上,國家發改委氣候司司長蘇偉表示。
“在京津冀協調發展的過程中,誰會成為北京的產業轉移和功能疏解的集中地?具有生態優勢的城市比如保定,會具有很大優勢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國家信息中心綜合管理部主任蒲宇飛表示,在建設低碳城市的過程中,應該明確一個更高、更完整、更系統的發展目標,但在具體推進中要更加穩一些,不宜采取運動的方式。
根據保定市市長馬譽峰的介紹,截至2013年,保定市萬元GDP能耗比2010年累計下降12.94%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累計下降13.25%。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低碳中國˙院士專家行”活動,由國家發改委氣候司指導,國家信息中心、中國民促會綠色出行基金主辦。
建議“十三五”碳排放強度和總量雙控
保定市地處京、津、石三角中心地帶,轄4市、18縣、3區和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面積2.2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153萬。2013年地區生產總值2650.6億元,全部財政收入324.8億元。2010年的三次產業比重為,14.8∶51.9∶33.3,開始呈現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特征。
根據保定市發改委編制的《河北省保定市低碳城市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保定明確了未來低碳發展的主要目標。
到2015年,單位GDP能源消耗強度比2010年下降1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5%以上,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8%以上。到2020年,努力實現全市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8%左右。
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原副校長何建坤分析,對照2020年碳強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全國目標,保定確定的2020年的碳減排目標比全國目標要高,在全國來說都是比較領先的。
“在治理霧霾天氣的緊迫需求下,包括保定在內的京津冀地區不僅僅要相對低碳,更重要的是要向絕對低碳轉變。”何建坤強調, 保定一方面仍然需要提高單位碳排放產出的經濟效益,降低單位GDP的碳強度;另一方面也需要考慮限定煤炭消費總量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總量,制定更嚴格的減排目標。
何建坤建議保定在制定“十三五”規劃時,將現在單純控制強度的目標,改為控強度和控制總量的雙控目標。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和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未必是說一定要使總量降下來,而是說必須設定一個天花板,形成一個倒逼機制,促使經濟和發展方式轉型。
同時,蒲宇飛建議,保定低碳發展的戰略定位還可以更高一些。“在碳強度和碳總量控制目標之外,是否可以考慮在人均碳排放和單位面積碳排放上制定一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