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風”隱憂:電網或難消納
國網涼山供電公司發展策劃部副主任宋銳的辦公室里,貼有一張涼山州風電發展圖,過去一年多里,這張圖被不斷新增的紅色覆蓋,“除了木里,所有的縣或多或少都有風電發展規劃,這一波風電潮來得太快了。”
宋銳表示,2010年做“十二五”電網規劃時主要是以水電為主,“現在最新數字是,到2015年涼山風電裝機總量將會達到130萬-150萬千瓦,而涼山電網裝機總量才300多萬千瓦。”
風電具有間歇性和波動性特征,大規模接入對于電網的安全和穩定性均會造成一定沖擊。目前我省風電主戰場的涼山南部主網薄弱,鹽源、布拖、美姑及甘孜、阿壩等地區主網覆蓋不足,電網穩定性都偏弱,暫時都不具備大規模新能源發電接入能力。此前在新疆出現大量“棄風”,正是因為電網孤網運行,電力外送通道不暢。
省內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最新目標為2015年達到約270萬千瓦,較原“十二五”能源規劃目標130萬千瓦翻番;2020年將超過千萬千瓦,超過2015年規模的4倍,約70%-80%的裝機都集中在涼山和攀枝花地區,將對四川省豐水期水電外送和涼山等局部電網接納送出能力造成較大的挑戰。省電力公司總經理王抒祥表示,如果不統籌考慮,將可能加重水電棄水,甚至造成棄風、棄光等。
目前,省能源局正在和省電力公司積極溝通銜接,牽頭做一個全省風電發展規劃。“今年重點是有序開發風電,優化風電開發格局,重點推進攀西地區和秦巴山區風電開發。”省能源局局長雷開平透露。
我省首個山地風電場年內投產
本報訊 (陳果 黃琪 記者劉川)3月27日,在涼山會東縣興建的我省首個山地風電場已安裝過半,預計首期工程將于年內全部投產發電。
風電場建在海拔高度2850米-3000米之間的山脊上,將分別安裝33臺1500千瓦風力發電機組,電站建設規模均為4.95萬千瓦,靜態投資為10億元,2013年底開始進場施工,正式建成發電后年發電量將達到22452.6萬千瓦時。全程為“川軍制造”,是投資方四川省能源投資集團的第一批風電發電項目,成勘院承擔了前期勘測設計工作,水電七局為承建方,設備來自于東方電氣。
四川省能源投資集團還將在會東境內建成總投資達55億元,總裝機為55萬千瓦的16座大型風電場,屆時會東風電場將成為我省最大的風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