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治東,1952年出生在上海。除了故鄉,“影響我最深的地方就是北大荒”,那里留下了他九年的知青歲月,也成為拓荒者闞治東的坐標起點。
1969年,中學畢業的闞治東以知青身份來到黑龍江黑河市遜克縣,地處國境線邊界,與俄羅斯隔江相望。他說,那是中國最后一片凈土,空氣是干凈的,水是甜的。
當初這個上海小伙怎么都想不到,自己日后會成就中國資本市場一段傳奇,帶著資金回報以另一種方式孕育他的黑土地。
1988年,闞治東開始了在資本市場上的拓荒之旅:“販賣”國庫券。
日本學成歸來,他出任工行上海信托投資公司副總經理。上任不久就突破常規,做起“黃牛”,通過國債買賣初顯投資天賦。兩年不到,上海信托投資公司國庫券日均交易額就從數十萬元飆升到1000萬元。
牛刀小試,闞治東愈發自信。1990年,工行上海分行接手申銀證券公司,由闞治東擔任總經理。又一次,在他“拓荒式”帶領下,申銀證券盈利突飛猛進。
更值得一書的是,申銀創造了中國證券史上許多個第一:第一張人民幣特種股票、第一張可轉換債、第一個股票指數、第一本股票年報、第一臺用于股票交易的電腦、第一塊股票交易行情電子顯示板、第一個股票交易大戶室……
然而,“飛龍在天”之后,難免“亢龍有悔”。
1997年,執掌中國證券業龍頭申銀萬國帥印的闞治東,卷進了陸家嘴(600663,股吧)股票事件。他拋出一句“其他人你們就盡量別找了”,一人承擔責任,被撤職、記大過。
那一年,闞治東45歲。在他當年的舊同事、如今執掌上海股交中心的張云峰看來,闞治東很講義氣,為人正直,對金融證券很精通,就是性格太直了,“容易遭遇挫折”。
如今回想,闞治東不由自主又點了一支煙,語重心長地對記者說:“挫折就是轉折啊。”
蟄伏兩年,闞治東內心委屈卻并未消沉。1999年,他應邀南下深圳,參與創辦深圳市創新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在創投業的“拓荒”,再度顯露其過人的投資天賦。
他打破了“創投公司只能投本地項目”陋習;敢于用閑置資金打新股、買賣國債;并堅持投資已產生效益的企業。“這種投資思路正秉承了我在黑龍江拓荒時"篩選優質種子"的成功經驗。”
一時間,闞治東得到了“賺錢機器”的綽號,但這些在當時還頗具創新的做法,也引起同行非議。老朋友形容他,“特別執著,認準了目標,不管不顧一路勇往直前。”
沒風光幾年,拓荒者再度上路。結果遭遇重大挫折,還蹲了21天監獄。
2002年6月,深圳市領導要他拯救瀕臨破產的南方證券,當時闞治東在深創投的年薪已達百萬,待遇差距懸殊,但還是接受了任命。
“現在的人不理解我們這一代人對組織的信任。”闞治東看到記者驚愕的表情,如此解釋。
“去的時候每個領導都和我講,會給政策、給資金、給人員。可是我去了以后,員工鬧事、討債的封了財務部、銀行掐斷資金、監管部門下令嚴管。內外交困,卻無人援手。”
想當“救火隊長”,無奈手里的水槍怎么也噴不出水來,身心疲憊的闞治東最終掛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