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出通知,將在全國10個省市區全面啟動針對風電和光伏發電的電網消納情況及電費結算情況的市場監管,著力解決當前日益突出的風電“棄風”、光伏“棄光”問題。
據了解,目前國內風電光伏“棄風、棄光”現象日趨嚴重,風電“棄風”問題在2012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就可達50億元,這一數字相比以往同期有所擴大。顯然,這一問題已開始引起決策部門越來越多的重視。
分析指出,當前風電、光伏發電在國家能源替代戰略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而并網消納的瓶頸始終疏通不暢,這也成為近年來風電和光伏產業市場規模擴充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此番決策部門啟動全面監管,將有助于化解這一瓶頸,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進入下一個“春天”。
“棄風”“棄光”現象逐年加重
眾所周知,近年來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行業普遍遭遇的發展瓶頸是并網難問題。風電過去幾年因盲目上項目而遭遇的“棄風”、“限電”現象愈演愈烈,終致行業從“鼎盛”到“一蹶不振”。
據中國風能協會統計,2011年全年,風電行業因“棄風”、“限電”導致風電發電量損失達100億度,而到了2012年,風電損失的電量則增至200億度,直接經濟損失達50億元。
“棄風”的不利影響已在凸顯。根據中電聯近日發布的《2013年1-7月份電力工業運行簡況》,今年前7個月,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風電發電量79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8.2%。這一增幅與2012年全年超過40%,2011年超過60%的數字對比來看,表明國內風電發電量增速正在連年下滑。
而從目前現狀來看,風電“棄風”的現象未來可能會在光伏發電行業重現。在業內專家看來,由于規模尚小,目前國內光伏電站“棄光”現象還不是很突出,但隨著電站規模不斷增大,未來光伏并網問題甚至可能比風電更要突出。
電網方面專家曾告訴記者,太陽能資源相對于風能的間歇性和不可控性特征更明顯,因此,發電上網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沖擊比風電有過之而無不及,尤其是在西部電網覆蓋薄弱的地區大規模建設大型地面光伏電站,未來很多電站在運營過程中會遭遇大面積的“曬太陽”現象。
工信部近期發布的報告也直陳,光伏電站與電網建設周期不同步,電站與電網發展規劃的協調仍將是國內市場進一步擴大的關鍵。光伏“棄光”的現象已開始顯現。據媒體報道,今年上半年科技部針對光伏行業開展的調研結果顯示,去年,國內光伏發電站被“棄光限電”的比例已達到40%,即使一些并網條件好的電站開工率尚且不足80%。
市場監管有助于化解產業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