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在政策扶持及行業基本面觸底的背景下,海外機構對于中資風電股的集中唱多也在很大程度上助漲了該板塊的升勢。德銀最新發表報告表示,風電設備行業在整合后將有更好行業發展前景,金風科技現股價僅處于0.6倍市賬率,相對其他風電開發商及太陽能設備制造商,股價今年以來已明顯跑輸同行,該行將公司評級由“持有”上調至“買入”,并將目標價由3港元上調56.7%至4.7港元。該行同時認為,風電設備行業自2011年下半年起進行整合后,今年將為行業的轉折點;今年1800萬千瓦的新增裝機量將帶動訂單及產品售價恢復增長,同時主要原料稀土價格已明顯回落,減輕毛利率下降壓力。大摩也于近期表示,預料至2015年風電裝機容量仍然有10%至20%的上升空間,加上風電股估值具吸引力,配合政策扶持,該行長線仍看好中資風電股。
三隱憂制約未來升勢
中資風電股今年以來普遍呈現出上漲放量、下跌縮量的強勢格局,結合海外大行的合力唱多以及近期清潔能源和環保類個股全線走強的氛圍,預計風電股短線升勢仍有望延續,但從中期來看,該板塊仍存三大隱憂值得投資者警惕:
第一,產能過剩問題依然嚴重。在2007年-2011年的五年間,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國風電裝機總量增長了十余倍,一舉躍居全球首位,與此同時,行業也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國內風電行業產能已超過實際需求量的一倍,盡管近兩年來行業開始整合,部分中小企業因訂單下滑被迫停產,風電公司數量也開始下降,但當前產能過剩問題依然較為嚴重,行業仍需經歷一個兼并重組、壓縮產能、提升質量的過程才能走出困境,而這個過程難以通過短時間實現。
第二,并網難仍是制約風電發展的瓶頸。盡管新增風電裝機計劃超出市場預期,令市場憧憬國家電網對風電消納能力將有實質性提升,但這也將經歷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風能資源與負荷中心距離較遠是其中一個主要問題,我國大部分風力資源集中于新疆、甘肅、內蒙古等西北部地區,當地市場消納空間有限,且向外部省市輸送能力相對有限。據國泰君安國際的一份報告指出,在2013年整體限電率下降至10%的樂觀假設下,龍源電力今年的風電利用小時數大約僅同比改善4%,大唐新能源預期同比改善5.1%。
此外,經歷了近兩個月的升勢后,風電類個股的整體估值已然不低。wind資訊數據顯示,按TTM法計算的市盈率,大唐新能源、華能新能源、金風科技均已超過20倍,中國高速傳動及龍源電力也在10倍以上,行業整體估值優勢已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