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天順風能一方面積極提交法律抗辯,另一方面開始推進生產基地的國際化布局。開始以新加坡公司為國際化平臺加快海外工廠布局,并在印度設立公司建設生產基地。
美國“雙反”初裁結果公布的13天后,天順風能公告,天順公司全資子公司天順歐洲公司,擬以現金方式收購Ves-tas和VestasBlades位于丹麥Varde的風塔生產工廠全部經營性資產,出資總額1518萬歐元,折合人民幣11993.87萬元。根據雙方協議,天順風能所購買的是所有經營性資產,包括土地、房屋建筑、設備等。而這項收購在中國國家領導人出訪丹麥時以簽訂諒解備忘錄的形式得到見證。
面對讓人懊惱的不公平競爭,嚴俊旭認為,這是因為美國要將我國國有企業和有人大或政協委員擔任高管的民營企業統統認定為公共機構,其他公司從這些企業采購的原材料均被列入補貼核查范圍,因此對其他公司造成不平等待遇。他希望中國商務部能夠予以據理力爭,為我國制造業爭取公平貿易的國際環境。
風電巨頭青睞
根據記者掌握的天順風能與Vestas、GE的已公開合同信息顯示,Vestas承諾向天順風能采購塔筒2012年不少于185套、2013年不少于350套、2014年不少于350套;而天順風能與GE的合同為1~7月6300萬美元的交貨,數量相當于2011年收入的60%。這不得不使人聯想到天順風能對于Vestas、GE等國際大型風機廠商的過度依賴。
對此嚴俊旭認為,雖然從公司銷量上來看Vestas、GE是公司最主要的客戶,但從其全球采購總量上來講,這兩公司僅占其采購總量的5%左右,占比并不大;而風電行業特點顯示,全球前十大整機廠商把握著全球風電裝機容量的90%左右,資源集中也導致了公司主要客戶的集中。同時,公司也在積極開拓新的合作伙伴,近期已經完成了Siemens的試訂單,與歌美颯、蘇司蘭等風電巨頭合作也在不斷推進。
之所以能夠得到這些國際風電巨頭的認可和青睞,是因為天順風能能夠拿出質量過硬的產品,并以此作為公司開拓國際市場最堅實的內部根基和保障。
“公司嚴格執行國際相關質量體系規范,以客戶為關注焦點,通過加強生產過程監測和控制,確保產品質量的穩定和可靠。同時,公司加大對技術研發的投入,不斷改進工藝流程,在產品質量、交貨保障和售后服務等方面贏得了海外客戶的信賴和好評。公司注重技術改造和工藝創新,已有20多項涉及工藝工裝的專利投入應用,既保證了產品質量,也提高了生產效率。”天順風能董事會秘書這樣認為。
寒冬尚未到
寒冬已至,而位于太倉港區的海上風塔基地建設工地卻忙得熱火朝天,工人們正在為年底基地的投產做最后的沖刺。國內最大的海上風塔生產基地在這里建設,業主方是天順風能。
天順風能正在推進以IPO募集資金投入為主的海上風電塔架項目,太倉港區一期項目投資7.2億元。
不為人知的是,天順風能開始延伸產業鏈進軍風電場開發,以北京天順為風電場開發投資平臺,年內已在廣西和吉林設立了2個公司,著手進行風電場開發。
天順風能未來挑戰依然巨大。雖然天順風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有業內專家認為,塔筒等屬于風電配套設備,對于市場的敏感度要落后于整機廠商,因此對于配套設備廠商來說,真正的寒冬還尚未到來。海外布局能夠使企業避開“雙反”等不利影響,但是全球化對于企業的管理運營能力要求很高。另外風場的開發運營是對天順風能產業鏈的一種延伸,存在很多不可預知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