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青海西寧的中復神鷹萬噸碳纖維生產基地,一根根直徑僅數微米的碳纖維絲在生產線上飛速穿梭。這些看似纖細的黑色絲線,構筑起支撐大國重器的堅韌脊梁。從航空航天到新能源領域,再到民生應用,這里誕生的碳纖維產品已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式發展。中復神鷹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憑借自主干噴濕紡技術和萬噸級產能優勢,公司正錨定汽車、風電等新賽道,以綠色可回收解決方案破解行業痛點,引領國產高端材料全球突圍。

覆蓋全場景應用
在生產車間內,記者看到,一根根直徑僅數微米的碳纖維絲在設備中不斷成型,經過一系列復雜工序最終成為高性能的碳纖維產品。智能化的控制系統實時監控著各項生產參數,確保產品質量穩定。
“該基地年產2.5萬噸高性能碳纖維,關鍵設備國產化率超過95%,這里采用的干噴濕紡技術是企業自主突破的核心技術,充分彰顯了我國在碳纖維生產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中復神鷹營銷中心總監滕楊智介紹。

在展廳內,記者目睹了碳纖維的多元應用:從航空航天的關鍵部件,到汽車輪轂的輕量化革新;從新能源領域的風電葉片與儲氫容器,到醫療器械以及高端體育器材,其輕質高強的特性正在深刻改變多個行業。滕楊智介紹,公司產品覆蓋全場景,圍繞風電、碳碳復材、體育休閑等領域開發31個系列定制化產品。
“我們始終以客戶需求為創新原點,以產業協同為發展路徑。”中復神鷹董事長張健表示,面對全球碳纖維產業的深刻變革,企業將通過更卓越的產品質量、更具競爭力的性價比和更高效的服務體系,助力合作伙伴在行業浪潮中勇立潮頭。在她看來,碳纖維作為戰略性新材料,其應用的廣度與深度直接關系到重要產業的競爭力,企業有責任為國家戰略性需求、新能源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材料支撐。

碳纖維技術“多點開花”
面對市場與需求的深刻變化,中復神鷹堅持以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在關鍵技術研發與多元化應用領域取得多點突破,實現了從行業“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式發展,成為中國建材集團踐行創新驅動與產業報國戰略的典范。
全球首款干噴濕紡超高模量碳纖維為航天器、衛星等提供高精度部件支撐,推動國產T800級碳纖維預浸料融入國產大飛機戰略、實現全球首款干噴濕紡高性能大絲束碳纖維萬噸級制備……技術創新多點開花,有力支撐國家戰略與高端應用。
“集團將持續強化技術協同與資源整合,全力支持中復神鷹突破關鍵技術壁壘,筑牢國產高端碳纖維自主保障體系,與合作伙伴并肩再創新輝煌。”中國建材集團副總裁劉標表示。
產業落地方面,西寧作為中復神鷹核心產業基地所在地,其清潔能源優勢與全方位的產業支持政策,成為培育碳纖維產業發展的沃土。
西寧甘河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陳永華介紹,西寧正著力打造以中復神鷹為龍頭的碳纖維專業園區“園中園”。該園區將重點發展新能源配套應用及體育器械、軌道交通等領域示范項目,并借助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以及青海多巴國家高原體育訓練基地的品牌效應,布局發展碳纖維自行車等高附加值體育用品制造項目。
可回收碳纖維重塑價值鏈
站在萬噸級生產基地的中控室,巨大的顯示屏上實時跳動著各項生產數據。這里不僅是碳纖維的生產高地,更是中國新材料產業創新的縮影。

對于碳纖維行業的發展,中復神鷹相關負責人預測,未來中國碳纖維市場的增長將聚焦汽車交通、軌道交通及熱塑性樹脂碳纖維復合材料三大領域,而“可回收”屬性已成為驅動產業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
“隨著產業規模的擴大,市場對可回收解決方案的需求將日益迫切。”滕楊智認為,實現材料的閉環循環利用,是破解資源環境約束、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路徑。可回收碳纖維技術,無疑將成為行業未來強勁的增長引擎。
西寧正在將這一理念轉化為扎實的產業實踐。陳永華透露,西寧正著力構建國內領先的廢棄碳纖維復合材料熱裂解與化學回收產業生態,顯著降低資源依賴,推動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助力碳纖維產業形成從“制造”到“應用”再到“再生”的閉環,為行業可持續發展樹立新標桿。

在夯實綠色根基的同時,中復神鷹的創新觸角正不斷向更廣闊的領域延伸。拓展低空經濟復合材料、船舶耐腐蝕材料應用,跨界醫療領域研發牙齒修復、人造骨等產品,積極參與制定行業標準……中復神鷹正持續為中國新材料產業的升級迭代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