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行業步入寒冬,專注風電塔筒細分市場的天順風能卻找到了舒服的位置。
日漸清冷的風電市場上,曾經風光無限的華銳、金風、明陽風電三巨頭紛紛陷入虧損的魔咒,天順風能卻順利實現逆勢上揚。
2012年前三季度,風電巨頭華銳的增長率為-128.38%,金風的增長率為-93.74%。而天順風能實現營業收入10.50億元,同比增長56.52%,讓人感覺到寒冬里的一縷溫暖。
“作為一家專業的風電塔架生產企業,技術優勢是我們的一大亮點。公司在1.5兆瓦及以上大功率機組風塔制造領域具有較強的技術工藝優勢,擁有多項實用新型專利和大量獨有的核心工藝,這是企業領先于同業的重要基礎。多年來我們的技術優勢,形成了較強的競爭力,也得到了全球多家知名風機風電整機生產廠商的認可。”天順風能董事長兼總經理嚴俊旭告訴記者。
市場全球化
全球化戰略起了關鍵作用。2010年12月31日踩著新年的鐘聲,天順風能在深圳交易所中小板A股上市。上市路演過程中,嚴俊旭慷慨激昂地承諾,未來3~5年要在海上風塔、大功率陸上風塔等領域確立領先優勢,成為世界一流、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高端風電塔架專業廠商之一。然而等待他的卻是整個行業的嚴冬。
2011年中國風電市場在歷經多年的快速增長后步入穩健發展期,新增風電裝機容量并沒有像預期的那樣持續增長。對于這樣的局面,嚴俊旭其實早有預料。早在2005年天順風能成立之初,他就認為應該走國際化、大功率的中高端市場路線。在這個市場路線的指引下,天順風能在業內推進國際化標準的質量體系認證,為公司國際市場開拓鋪路。
在與Vestas、GE等海外企業合作中,要想獲得對方訂單,首先要取得其供應商資格認證。而之前的國際化質量體系幫助天順順利通過考察,并成為目前國內唯一同時獲得企業指定供應商資格的企業。
與GE和Vestas等企業的合作取得了海外大客戶的豐厚訂單,2011年天順風能的出口占比從2010年的28.92%提高到60.83%,實現了公司業績的穩步增長。
然而,就在天順風能對國際市場滿懷信心時,一場針對中國塔筒企業突如其來的“雙反”調查開始了。美國風塔貿易聯盟于2011年12月29日向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起申請,要求對來自中國和越南的輸美應用級風塔產品啟動反傾銷、反補貼調查。2012年5月30日,美國商務部最終公布了對中國輸美應用級風塔“雙反”調查的反補貼初步裁定結果,決定對天順風能適用26%的臨時反補貼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