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是推動風電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可再生能源長期推動因素主要來源于傳統能源的枯竭和環保要求, 風電是目前除水電外成本最為接近傳統能源的可再生能源, 金融危機導致的全球經濟增長減緩并未改變推動風電長期發展的驅動力因素:首先,石油等傳統能源需求的暫時放緩, 僅僅是對傳統能源可使用年限的輕微延展, 并未改變尋求替代能源的必然選擇;其次,全球各國對于后《京都議定書》時代的環保要求更為迫切和明確, 清潔能源的發展空間更加確定。我們認為,推動風電發展的長期因素并未改變。國內風電產業的超速發展使政府風電規劃成為了行業發展的下限指標。 《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規劃》2010 年風電裝機目標 1000 萬千瓦將于2008 年實現,《中長期規劃》2020 年累計裝機 3000 萬千瓦的目標也極有可能提前至2010年實現。如果6大千萬千瓦級風電場前期規劃方案最終落實, 合計裝機總量將達到8200萬千瓦,各省尚有若干百萬千瓦級風電場規劃, 我們認為風電總體規劃將調整到2020 年累計裝機1億~1.2億千瓦。 政府規劃規模的提升和整體開發的思路將進一步促進國內風電發展。《可再生能源中長期規劃》要求總裝機容量超500萬千瓦的電力運營商非水電可再生能源占比在2010、2020 年分別達到 3%、8%,直接推動了以五大集團為首的 “圈地運動”,截至2007年底,五大集團風電總裝機規模達336.57 萬千瓦,占全國總裝機容量56.98%。 從截至2007 年指標完成情況看,五大集團中除國電集團外,其余距2010年目標還有較大差距,考慮中廣核、神華集團、 重組后的三峽總公司等發電企業的裝機規劃和風電發展水平,“國家隊”風電投資將繼續高漲。
重點公司分析
金風科技:公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風機制造商, 業績連續八年100%增長,2007年國內新增風電裝機容量中占25.1%,排名第一。國內領先的市場占有率將獲益于風電規劃規模的提升。此外,擁有龐大風電投資規劃的三峽總公司入主金風科技,更增添其市場銷售前景。2009 年兆瓦級風機將大幅釋放產能,在2008年360~400臺基礎上提升至900~1000臺,年底產能將達2000 臺/年, 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0%以上。2008年制約兆瓦級風機產能的直驅軸承問題得到緩解, 已簽訂2000套于2009年供貨的兆瓦級軸承,完全覆蓋1000臺兆瓦級生產規劃。隨著鋼價下滑和零部件供應放量,加強了公司的議價能力,零部件采購價格有望回落;2009 年有望實現國產化,單臺成本預計下降30萬元;目前公司在新疆、北京、內蒙古、甘肅等靠近風電場地區建立生產基地,有效降低運輸費用。 此外,規模效應也將促進成本降低。 公司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和謹慎的零部件供應商選擇將最大限度降低整機產品的故障率,確保了公司經營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