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電氣在中國的做大做強,源自于始終不渝地堅持本土化戰略。它詮釋了這樣的道理:只有在中國生根發芽,用心適應和包容,努力
探索和付出,才能真正理解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并在這塊“土地”上無悔地耕耘、快意地收獲。
扎根
對多數國人來說,80 年代末是沒有聽說過一個叫做施耐德的企業的。在電氣行業,大家似乎對梅蘭日蘭更有所耳聞。除了名稱朗朗上口,更關鍵的是在天津成立的這家合資企業,帶來了斷路器技術。這項技術不但與電工們息息相關,更與因使用大功率電器而斷電的千千萬萬的家庭密切相關。
斷路器的出現代替了保險絲,也結束了“跑斷腿”的電工們和“一專多能”的男主人們的無盡煩惱。而梅蘭日蘭則是施耐德要扎根中國的第一次嘗試。到90 年代初,施耐德旗下的品牌“奇勝”,帶著開關面板來到中國,又一次引領了“燈繩變按鈕”的風潮。
這個為中國百姓提供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技術而又大隱于世的法國企業,成立于170 多年前,作為全球500 強企業之一,對全球市場趨勢分析得極為透徹。從通過合資進入中國,到在中國成立獨資公司、雇傭2.2 萬名員工、建立26 家工廠、6 個物流中心、77 個辦事處、3個研發中心和1 個研修學校,施耐德始終將適應和探索中國市場奉為第一要旨。
在這段20 年的“生根期”里,施耐德將最新的技術和理念不斷地輸入進來,并積極參與到中國能源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方方面面。除了為三峽工程、西氣東輸、南水北調、嶺澳核電站等國人耳熟能詳的重大工程提供設備和服務外,還在2008 年為盡人皆知的北京奧運會43 個場館和輔助設施提供產品和方案,為2009 年慶祝中國60 周年華誕活動提供電力保障,為2010 年上海世博會的4 個展館和23 個場館提供了全面技術支持。
施耐德電氣在中國已從最初的僅提供中低電壓配電及工業自動化產品,發展成能夠為中國的海事、石化、零售等多個行業提供統一、開放、透明和節能的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從特定角度來講,它為中國工業化的進程貢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