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爭議風電調價)電價下調爭議成為風電發展全新的博弈點。在調價不可逆的大趨勢下,調整的范圍與幅度,成為業界最為關心的問題。
近期,有關風電電價調整的爭議攪動了國內的風電行業。
此前不久,發改委價格司和能源局新能源司相繼開會,考慮重新評估和調整風電上網電價政策。
這對業界顯然大有觸動。明陽風電集團銷售總監楊璞抱怨道,“目前三北地區的風電投產容量在各發電集團所占比例仍然很高,由于限電棄風、補貼不到位等因素嚴重影響項目盈利,很多項目都處在虧損狀態,這種情況下怎么還能談及下調電價?”
而一位不愿具名的風電項目開發商則激動地對《能源》記者表示:“目前中國開發商的整體盈利水平非常差,一直游走在盈利和虧損的邊緣,可不能因為一兩家開發商有盈利了就下調電價啊!”
目前,我國風電電價執行的還是2009年實施的風電標桿上網電價政策。近年來,風電技術更加成熟,設備價格大幅下降,發電成本也有所降低,據此,有關部門認為,現在已經具備下調電價的基礎。
調價爭議
風電開發商對下調電價基本持反對態度。上述風電項目開發商說,風電設備價格的下降,雖然有技術成熟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生產規模化和市場競爭的結果。據這位負責人介紹,目前國內風電設備的價格在每千瓦4000元到4500元左右,以這樣的價格,制造商無法維持穩定可靠的發展。如果再將風電價格壓低,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就更低了。
而且,雖然風電設備價格下降了,但風資源條件也在下降。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政策研究主管彭澎告訴記者,原來建的風電項目都是風速9米/秒,滿發小時數 2400 小時或2800 小時以上。現在有并網條件、資源較好的地區都已經開發了,新的風資源區間在下移。
另外,風電裝機條件也比以前苛刻了許多。在丘陵地帶和高山地帶,風電項目的安裝費用、運營維護等其它成本在上漲,公司人員薪酬上升也比較嚴重,設備下降那部分空間很大程度上已經被其它上漲的因素抵消了。
至于發電成本,專家表示,雖然現在裝機成本確實下降了很多,但風電場所發的電還做不到全部上網并產生收益。目前國內風電超過 60% 以上的裝機全部集中在三北地區,限電嚴重的地區只有 70% 或者更低的電量能發到電網上去,所以不能按照全額收益來計算收益情況。
據《能源》雜志記者了解,風電企業之所以反對調整風電電價,主要在于,棄風限電問題仍然比較嚴重,且補貼不能及時發放到位,風電開發商的收益得不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