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中文的“危機”一詞所揭示的,危機和挑戰的來臨,往往伴隨著更難得的機遇。我們已經能夠預見,中國政府將為中國的企業創造新的機遇:11月9日宣布的4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經濟計劃正顯示了政府的決心。有鑒于此,我們歸納了以下九點建議,旨在幫助中國企業的高層領導在當前步履維艱的環境中運籌帷幄,創造新的“中國奇跡”并從中獲益。
保持積極心態:我們認為這一點最為重要。在困難時期,要成為領導者不僅必須具備卓越的遠見和執行力,還要對未來充滿信心。信心是推動企業和人員績效的真正動力。面對困難人力資源管理和領導能力至關重要。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對現實狀況視而不見,而是應當善于審時度勢、抓住正確的機遇。
果斷行動,而非草率行動:人們容易過于草率地采取削減成本、啟動預定方案等行動,而不愿停下來進行“企業的抗風險測試”,以確定優先次序和應或不應采取的行動。這其中可包括市場變化的承受力測試、現金管理分析和改善、成本控制以及提高生產效率等。過于迅速地應對危機往往是明智決策的大敵,結果反而得不償失。
高瞻遠矚,冷靜理智:近來,中國的企業領導者正承受著巨大壓力,他們不是受困于2008年過于樂觀的預期目標和先前確定的2009年預算(跨國企業),就是受到國際市場不景氣的拖累(本土企業)。盡管如此,企業的領導者應當保持冷靜的頭腦,為2009年制定具有雄心且切實的業績目標。目標定得太高,會打消工作積極性,太低則容易導致自我滿足。同時,領導者需要建立戰略風險管理機制,評估對現有業務規劃可能產生影響的關鍵風險因素,分析在不同的情景下對業務的潛在影響,并制定具體的對策和應急預案。
引領行業,爭取主動:低迷的市場前景將使實力較弱的企業陷入困境。我們相信,主動思考如何通過并購和建立聯盟來推動產業整合,并為此采取前瞻性的行動,將為企業創造巨大的長期利益——這在市場集中度較低、存在大量的區域性企業的市場中尤為適用。伺機兼并國外的優秀企業,也將贏得與眾不同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