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麥考林退市,永不落幕的“女性百貨商店”為何消亡
2016-07-26
來源:商界網
瀏覽數:1393
這個曾經憑借“網絡+店鋪+電話郵購”多渠道銷售模式,成為中國女性消費者最喜愛的快時尚服裝品牌,搶在京東、當當等B2C電商之前,數據作假、包裝概念,率先敲響納斯達克開市鐘,成為國內B2C電商上市第一股,一時風光無限。
如果沒有退市的消息,人們幾乎想不起麥考林。
這個曾經憑借“網絡+店鋪+電話郵購”多渠道銷售模式,成為中國女性消費者最喜愛的快時尚服裝品牌,搶在京東、當當等B2C電商之前,數據作假、包裝概念,率先敲響納斯達克開市鐘,成為國內B2C電商上市第一股,一時風光無限。
豪言打造“永不落幕的女性百貨商店”,結果謊言戳破、股價暴跌、年年虧損,最終被資本轉手賤賣,淡出人們視野,上演從巔峰跌落至深淵的反差劇情。
B2C電商第一股
1996年,美國華平基金投資建立麥考林,這是中國第一家獲得政府批準的從事郵購業務的三資企業,主要經營服裝、首飾、家居用品、健康用品等多種商品。
由于水土不服,麥考林連虧4年。顧備春臨危受命,擔起大梁出任CEO,將賬面金額僅為200萬美元的公司扭虧為盈。
第一、為了減低運營成本,顧備春顧備春大刀闊斧地裁減人員;第二、由于郵購在國外主要人群是在三四線城市的中老年人,但中國三四線城市交通不便、人們也很難接受郵匯的購買方式,而城市需求尚未飽和,因此顧備春采取本土化打法,將人群轉變為都市白領;第三、為了暫時實現正現金流,顧備春放棄服裝,改攻毛利率更高的飾品。
盈利后,顧備春重新殺回服裝行業,定位為“快速時尚”,設計元素流行、價格平價;重新整改華平嚴重虧損的“麥網”,做成網絡“女性百貨店”,豪言打造“永不落幕的女性百貨店”。
為了更大擴展銷售渠道,顧備春反攻線下,開起實體店,由此形成“網絡+店鋪+電話郵購”的多渠道銷售模式,成為國內唯一能貫通三種不同渠道的零售商,具有高度不可復制性,在沒有追加投資的情況下,麥考林每年維持60%的增長。
獨特的模式、良好的盈利讓紅杉資本沈南鵬斥資8000萬美元控股,成為紅杉資本在國內最大的單筆投資。資本的強勢進駐,麥考林進入快速發展軌道。
最初麥考林開設實體店以直營店為主,當資本進來后,麥考林大面積鋪設加盟店。從2009年開始,幾乎保持著平均每天0.6家的擴張速度,銷量被快速拉高,2010年前兩個季度的銷售增幅70%,書寫出漂亮的規模成長數據,并設立3年開設2000家實體店鋪的目標。
隨著電商概念的火熱,消費者購買習慣的改變,加之品牌的沉淀,郵購消費者的轉移,麥網網絡銷售每年以網絡銷售每年都以100%的速度增長,成為繼當當和卓越之后的國內第三大B2C網站。
麥考林保持連續5年50%以上的復合增長率,銷售額近15個億,并濃墨重彩地描述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前景,用電子商務50%的銷售額包裝“B2C電商概念股”。
漂亮的數據和上市概念的包裝,麥考林成為“B2C電商第一股”,納斯達克上市開盤首日股價漲幅56.91%,募資2億美元,書寫B2C電商上市史上第一個奇跡。
三條腿走不動
煙花易冷,浮華易逝。
麥考林擴大線下規模沖刺銷量,只為上市套現,而50%的電商銷售額數據作假,為郵購和網絡業務合并的數據。包裝上市、數據作假,麥考林處于風口浪尖,投資者紛紛拋售股票,麥考林股票市值狂跌60%。
更出乎意料的是,原以為依靠麥考林十幾年的核心用戶數據庫,網購、郵購和線下實體店三種方式并舉,將產生意想不到的疊加效果,但事實上麥考林面臨每種經營方式發展都自顧不暇、聯動較弱的尷尬局面。
首先,隨著互聯網的強勢興起,消費者購物習慣發生改變,消費者看到DM單的宣傳廣告時,更多傾向于到網站上去購買更便宜的商品,郵購渠道徹底淪為網絡的宣傳工具,曾經起家的業務日薄西山。
其次,麥考林為擴大規模,增加集團收入,不斷增加加盟店鋪,但因線上產品比線下便宜,且陳列位置有限,產品不如線上豐富,很多人線下試穿產品后線上購買,線下淪為線上的“免費試衣間”。且麥考林定位低端,只能在在次級商業區發展,用戶對品牌的印記比較散亂,難以依靠門店產品強大的品牌宣傳效果。
- 閱讀上文 >> 當苦逼經銷商遇上無奈廠家,廠商恩愛的這場戲要怎么演?
- 閱讀下文 >> 給正在努力的自己點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