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賬號需以內容為王
盡管微信代刷大行其道,但不容置疑,自媒體群體的影響力也正在迅速地擴張。因而,廠商還是比較看好自媒體的營銷與傳播,甚至在未來幾年中自媒體還會持續增加。如何從繁雜的自媒體群中精選出最有價值的自媒體成為廠商不可忽視的焦點。
當前公眾號“注水”猖獗,廠商該用什么標準去掂量自媒體價值呢?唯有原創和口碑才是衡量標準。
一家自媒體的核心能力在于其原創內容的質量。僅靠抄襲、模仿的同質化內容很難再滿足受眾日益挑剔的眼光,并且還面臨著侵權的問題。一起微信公眾號侵權案于近日在深圳南山法院開庭審理,因抄襲他人文章,深圳一微信號被原創作者告上了法庭。最終,雙方接受法庭的調解,抄襲者賠償原創作者1萬元。這也是深圳首宗微信公眾號著作權侵權案。
為了推動原創,微信方面表示,未來將推出11項機制激勵原創,讓真正有價值的服務出現在微信公眾平臺里。以往5萬粉絲才能成為流量主,現在優質的原創賬號1萬粉絲即可成為流量主;另外,原創文章可在微信平臺的各項搜索情境下加權,獲得更多流量。在盈利扶持方面,原創內容將進入“原創庫”,未來可向商家、品牌開放,微信公眾平臺將為它們之間提供內容使用等方面的合作機會。
另外,口碑的好壞也代表了自媒體的核心影響力。針對公眾號此前因“注水”被強關和屏蔽的現象,一些公眾號花長時間樹立起來的業內口碑也出現了危機,砸了品牌又賠錢。其實,用戶在微信上發現一篇好文章,就會自發地轉發給有需要的朋友,這樣的傳播本質也會是“病毒效應”,不但為商家帶來客戶量,還會使企業的名聲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