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品“不差錢”,讓小沈陽在全國爆火起來,可是同樣在小品中精彩亮相的丫蛋為什么沒有火起來呢?這個現象耐人尋味。
也許有人說,小沈陽在小品中的戲份比丫蛋大,表演得又好,小沈陽火起來是當然的。確實如此,但是為什么關于小沈陽的消息、專訪、評論、視頻鋪天蓋地,關于丫蛋的訊息卻難尋蹤影?哪怕信息量按照戲份的比例出現,是小沈陽的三分之一、五分之一也好,結果幾乎什么都沒有。傳媒和觀眾談論的全是小沈陽,小丫蛋好樣壓根兒沒出現一樣。
其實這是一個普遍現象,在體育界和企業界尤為明顯。這個現象體現的是金牌與銀牌的區別,是老大與老二的區別!金牌與銀牌哪怕中只差0.01秒,金牌所體現的價值和它所聚焦的資源與銀牌的差距都是巨大的。
中國首枚奧運金牌獲得者是許海峰!許海峰的名字如雷貫耳、婦孺皆知,我國第二枚奧運金牌獲得者是誰,沒有人關心,就連與許海峰同時獲銅牌的射擊名將王義夫,在好長時間生活在許海峰的影子下。直到1991年,王義夫獲得世界杯賽總決賽冠軍,1992年獲巴塞羅那第25屆奧運會冠軍后,情況才有所改善;
一提起世界第一高峰,連小朋友都知道是珠穆朗瑪峰,但又有多少人知道世界第二高峰的呢?世界第二高峰是喬戈里峰,盡管它的高度已達到珠穆朗瑪峰的98%。
丫蛋在小品“不差錢”中就差了一點點(不是指她的藝術表現力,是指劇本和導演允許她表現出來的東西,她處在稍稍次要的位置),其結果造成她與小沈陽的影響力和火暴程度,一個在地上,一個在天上。
我在我的新書《老大》里強調一個重要觀點就是:老大是一種稀缺資源,做企業一定要搶做老大。一旦坐上老大的位置,就會出現金牌效應,即:優勢富集,強者愈強。
成為老大,企業即在品牌、資本、成本、市場、消費者心智等幾個方面或多個方面搶得先機。
事情沒有停止,只要你還是老大,上述優勢資源就會源源不斷地“自動”向老大身上匯集,并在此基礎上產生更新更大的優勢。最終,老大吸引了比同行多得多的競爭資源,老大更為領先,地位不斷加強。
這就是老大所產生并且獨享的“優勢富集效應”:一步領先,步步領先,贏家通吃。一旦你成為老大,除了你自身所做出的努力之外,許多天賜的優勢和資源就會降臨到你的身上,這個便宜是老大之外的企業所得不到的。這就是小沈陽爆火,小丫蛋“冰涼”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