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省能源局、海洋局獲悉,《江蘇省海洋功能區劃報告(2010-2020)》預計今年上半年將正式公布,我省海上風電規劃因此將面臨調整。由于沿海風能、灘涂資源豐富,海上風電場已成為我省新能源利用的重點之一,開發步伐正不斷加快。此次規劃調整無疑也是對我省海上風電開發方向的一次微調,必將給省內乃至國內海上風電業的未來發展帶來影響。
遭遇新問題
我省沿海是國家海上風電開發的先行地區。2009年6月國務院批準《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之后,我省海上風電開發進入了“快車道”。2010年上半年國家開展了首批20萬千瓦的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4個項目地點全部位于鹽城沿海,兩年之內就將建成投運。省內首個海上風電場———如東3萬千瓦潮間帶試驗風電場已開始運營。
與此同時,海上風電開發也開始遭遇新問題。譬如:一些開發企業依據我省海上風電規劃預選了地點,做了資源調查評估,提交開發申請時才知道:項目所在地點并不在相應我省海洋功能區劃范圍內,與港口、自然保護區或漁業區沖突,必須遷址!數百萬甚至千余萬元的前期投資打了水漂。雖然這種情況只是個例,但足以反映:我省海上風電規劃與原有的沿海開發規劃之間缺乏銜接,沿海相關各方、各產業利益關系尚未調整到位。
交通部門曾提出,我省屬淤漲型海岸,出于航運安全考慮,海上風電場應遠離港口8公里。這遠遠超出當前我省海上風電規劃的要求———離港2公里。
省海洋局則認為,海上風電場一旦建設運營,“點”、“線”、“面”上都將對沿海漁業養殖造成電磁、環保等影響。點,即風電機的底樁所在地點;線,即海底35千伏以上高壓電纜,按照我省千萬千瓦海上風電規劃,將長達上萬公里;面,即風電場所在海域。
此外,根據國家規劃,沿海灘涂的最主要功能一是作為國家后備土地資源,必要時圍墾開發;二是開發臨港產業。作為海上風電場的一個重要類別,潮間帶風電場也需要大面積灘涂,屬不屬于“主要功能”之一,如何協調?
權威人士指出,相比陸上風電,海上風電開發更為復雜,涉及的利益方更多,而且很多涉及國家戰略需要,必須重點考慮。如:軍事、港口航運、生態保護、灘涂圍墾等等。省能源局新能源處人士承認,上述“軟肋”或“盲區”, 目前的確或多或少存在。近期其開發速度陡然加快,某些矛盾顯得更為突出。專家認為,為適應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的新需求,我省海上風電規劃也必須有所調整。
尋找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