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東方風力發電網>看資訊 >海上風電 > “海上風電安全高效開發成套技術和裝備及產業化”推動我國海上風電高質量發展

“海上風電安全高效開發成套技術和裝備及產業化”推動我國海上風電高質量發展

2024-06-26 來源:三峽小微 瀏覽數:553

這是繼“長江三峽樞紐工程”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后,三峽集團再一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榮膺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藍海馭長風 萬里惠千城

——“海上風電安全高效開發成套技術和裝備及產業化”推動我國海上風電高質量發展

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在京召開,由三峽集團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申報的“海上風電安全高效開發成套技術和裝備及產業化”項目獲得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這是繼“長江三峽樞紐工程”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后,三峽集團再一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榮膺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 2021年的三峽能源福建興化灣海上風電場,建設有當時單機容量亞太地區最大、全球第二大的10兆瓦風電機組 三峽能源供圖

我國海上風能資源豐富,發展海上風電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十多年來,中國海上風電事業從“一片空白”走向“世界領先”,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登頂世界,海上風電產業鏈不斷完善。一代海上風電人與風為伍、踏浪而行,為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打造“藍色引擎”。

風起東海濱

2010年,初夏的黃浦江兩岸郁郁蔥蔥。在國際社會日益關注全球氣候變化、低碳技術時,首次以“低碳世博”為理念的上海世博會如同一部百科全書,被全球7300多萬“讀者”翻閱。

距會址70公里,34臺風機矗立于碧海之上。這座因世博會而建設的亞洲第一個大型海上風電場——上海市東海大橋風電場不僅為世博會送去清潔能源,更向世界彰顯著中國探索“藍色引擎”的決心。

經略海洋、向海圖強,是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也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必然要求。發展海上風電,更是我國基于地理特征、資源稟賦和發展機遇的考量。

“藍色國土”上,有資源之利。我國海域面積廣闊,發展風電不占耕地和林地,且風能資源集中、出力穩定、風功密度高,可驅動大容量風機。據中國氣象局評估,我國海上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潛力超過35億千瓦,超過迄今為止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目前,海上風電的實際利用率不足1%,未來開發潛力巨大。

“綠色賬本”里,有“降碳”之計?!半p碳”目標下,海上風電正成為我國推進能源轉型的重要抓手。據測算,海上平均風速比陸上高20%左右,海上風電年平均利用小時數超過2500小時,最高可超過4000小時,平均比陸上風電高500小時左右,同時距負荷中心較近,具有更高的能源效益。

“發展大計”中,有產業之重?,F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海上風電是典型的鏈條式產業,不僅能夠帶動關鍵原材料及核心零部件、裝備制造、施工安裝等鏈上企業,還能聯動重型運輸、鋼鐵、化工等關聯產業的發展,通過產業配套與組合,形成規模龐大的產業集群。

“安全底座”上,有民生之需。我國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能源的飯碗必須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然而,我國能源供應和能源需求逆向分布特征明顯,東部地區人口密集、經濟發達、能源需求旺盛且增長迅速,但傳統能源資源匱乏,能源對外依賴性強。我國海域面積遼闊,近海5-50米水深范圍內,風能資源技術開發量約5億千瓦,深遠海風能資源可開發量是近海的3-4倍。公開報道顯示,到2030年,海上風電發電量占東部沿海地區用電量比重預計約10%;到2060年,該比重將超過30%。海上風電將成為我國能源結構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支撐。

▲全球首臺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 攝影:韓磊

“向海之路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途徑”“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尤其要推進海洋經濟轉型過程中急需的核心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究開發”……習近平總書記的論述,蘊藏著深刻的海洋情懷和深遠的戰略考量。

海洋經濟的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具體體現,高端海洋裝備和前沿海洋工程技術更是全球海洋科學技術的制高點,推動海上風電安全高效規?;洕蚤_發,必須緊緊抓住創新“牛鼻子”。其中,除了依靠科研機構的前沿工作,還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立足需求定方向,以方向倒逼創新,將困難挑戰化機遇,抓住機遇練本領,最終形成海上風電高質量發展的扎實推力。

風貫三萬里

說到海上風電,不能繞開兩片海。一片是海上風電“搖籃”的歐洲北海,另一片則是“挑戰密布”的中國南海。

得益于歐洲北海淺水深、砂質海床承載力高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早在1991年,世界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海上風電場誕生。

相比之下,中國南海海域地質條件復雜、波流變化多端、氣候變幻莫測、臺風頻發。曾有業內人士說,若有人能在南海近海豎起風機,那他們在全球五大洋的任何一片海域都可以豎起風機。

不出海,捕風生電只是空談;出海,技術底子薄,連打樁都是難事。

2021年末,315臺“中國三峽”風機颯颯列陣南海,四大類16種細分基礎型式匯集出海上風電基礎的“博物館”,以多個“全國之最”“世界之最”為我國海上風電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扎”下風機的,是怎樣一支隊伍?

一支過大江、進大山、建大壩的隊伍,一支建設運營著世界最大水工程的隊伍。

在十余年時間里,這支隊伍凝聚產學研聯合體數十家單位、上萬名建設者,伴隨著我國海上風電從潮間帶、淺海向深遠海挺進的腳步,在海上風電場設計、施工安裝、運行維護和電力送出方面全面實現國際引領。

為什么是這支隊伍?

讓我們將視野拉遠,溯長江而上尋找答案。

2010年,金秋十月。當東海大橋風機陣列展臂旋轉時,三峽工程首次蓄水至175米正常蓄水位,世界規模最大的水利樞紐開始全面發揮綜合效益。

“三峽工程因創新而生,創新是我們刻在骨子里的基因。從水電到風電,盡管事業不同,但創新精神不會斷檔。”三峽集團科技創新部主任劉運志感慨,“我們不斷錘煉‘出題者’‘答題者’和‘應用者’能力,聚集優秀團隊集中攻關,帶動行業敢研敢用。一代代三峽人在清潔能源‘創新田’上不停撒種,從長江撒向海洋?!?/p>

2010年起,三峽集團加快海上風電集中連片規?;_發,全面掌握海上風電開發、建設、運營等核心技術,實現規模、管理、技術、標準、人才、品牌“六個引領”。

——設計更安全。面對海底地基復雜、臺風強、浪流大等海洋環境,創新系列海上風電新型基礎結構,創立復雜海洋環境海上風電設計理論方法體系。

圍繞工程項目開展風機復合筒型、大直徑筒型、新型嵌巖樁等筒基礎結構研究和抗冰結構研究,讓如同“筷子插入豆腐里”的風電樁在海底穩穩“扎根”,一系列新體系、新方法、新理論推動海上風電安全發展拾級而上。

——安裝更高質。立足海上風電建設窗口期短的現實,提出復雜海洋環境下海上風電安全高效施工安裝成套技術,研制新型施工安裝裝備,破解不同類型基礎安裝難題。國內首艘2000噸級海上風電安裝平臺“白鶴灘”號、國內首艘“運輸+起重”一體化深遠海海上風電施工船“烏東德”號先后亮相南海,水電與風電大國重器“雙向奔赴”。

——發電更高效。持續推動海上風電機組大型化發展,解開我國海域特有環境適應性難題,實現海上風電機組臺風期發電功能。

推動了4兆瓦到16兆瓦系列海上風機的開發和產業化,引領風機容量進入“兩位數時代”。投運以來,“中國造”風機陣列成功經受多次超強臺風考驗,化“臺風危機”為“發電良機”。

——送電更長遠。勾勒集中連片規?;吧钸h海發展藍圖,解決了高電壓大容量海上風電電力集中送出關鍵技術與裝備的難題。

組織不同電壓等級的海底電纜研發,推動我國海上升壓站從無到有、從有到優,打造全球輸送容量最大、電壓等級最高的海上風電柔性直流輸電系統,為海上風電向深遠海、大規模、低成本發展帶來可能。

取得的成績得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馬洪琪等多名院士專家的高度評價:“為突破我國海上風電高效、優質、低成本、規?;_發的技術瓶頸,形成自主創新的成套技術與裝備,實現產業化”“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僅僅十余年,從“一片空白”到“國際領先”,短短四個字的變化,難以道明一路走來的艱辛。

回顧來路,“國家卓越工程師”稱號獲得者,三峽集團所屬三峽上海院首席專業師、總工程師林毅峰談起17年前初征東海大橋風電場的心情,或許這也是第一代海上風電人對使命的回應——

“很興奮,但也有責任重大帶來的壓力。”

風勁潮涌時

十年征程,如投石問海,也如滾石上山。

在縱貫我國南北18000公里的“藍色走廊”上,獲獎項目創新成果已成功應用于遼寧莊河、江蘇如東、福建興化灣和廣東陽江等我國70%以上海上風電項目,支撐超過2400萬千瓦規模的海上風電建設,經濟效益超600億元,減排二氧化碳約5000萬噸。

數據所折射的,是暖心的“民生賬”——

共享發展,生活向好。對8600萬“大灣區居民”來說,藍色電能一端連接著“降碳曲線”,一端連接著“品質生活”。世界夜景衛星圖上,粵港澳大灣區璀璨的燈光交相輝映,三峽廣東陽江沙扒海上風電項目每年可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約56億千瓦時的清潔電能,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480萬噸,可滿足240萬戶家庭年用電量。

綠色發展,動力向“新”。海上風電是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并網送出、海上施工、運行維護等配套工程技術配合,這為地方經濟帶來綠色增長極。江蘇小城如東,這個一度以化工、食品、農業、紡織為主的縣城,在引入以風電為主的新能源產業企業群進駐后,形成集制造、施工、運維、檢測為一體的海上風電設備制造全產業鏈,蹚出了綠色轉型發展的新路子。10年來,如東縣經濟總量翻了近3番,生態環境持續向好,2023年優良天數比率全省最高。

協調發展,結構向優。2023年12月21日,全球首臺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在三峽集團平潭海上風電場刷新海上風電單機日發電量世界紀錄。從平潭“一點”向南北“一線”縱觀,從服務東北振興戰略,到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粵港澳大灣區戰略,不斷延伸的“藍色走廊”正從能源“神經末梢”變為“強筋健骨”,與“西電東送”國家戰略構成時空互補,為我國能源安全帶來澎湃動能。

從戰略目標看,構建海洋新質生產力,重點在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目前,全球70%的潛在海風資源位于水深大于60米的深水海域?!笆奈濉焙笃冢覈I巷L電將向風速條件更好、但建設條件更嚴苛的深遠海推進。

發展海洋新質生產力,需要海洋技術和海洋裝備的科學水平和新型海洋工業體系的支撐。其中,勘察設計技術、裝備技術、施工技術、輸電技術有待更多“零的突破”;海上風電跨入平價時代,降低海上風電運維成本、推動海上風電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創新,仍有許多“填空題”要答。

▲ 三峽廣東陽江沙扒海上風電項目 三峽能源供圖

“我們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彼^戰略機遇不能靠坐等實現,而要在最有利于發展的時期,用持續的奮斗和變革,贏來有利于發展的時空因素的疊加。

迎向海上風電發展的“黃金時代”,唯有破浪前行。

大浪淘重器,藍海起“三峽”。


【延伸閱讀】

《風能》專欄 | 張樹偉:正負號、量級與重要性——再談可再生能源并網的電價影響

對話 | 畢亞雄: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需多方協同與機制創新

上海電氣、致遠氫能中選!吉林洮南市150MW風電項目優選結果公示

吉電股份1.51GW風電項目獲核準!

共筑海上風電創新高地 電氣風電與上海電力大學深度交流

中國能建天津電建承建的烏蘭察布中金項目26臺風機吊裝完成

中廣核孫吳前進200兆瓦風電項目風機吊裝圓滿完成

遼水清潔能源昌圖三江口99.2MW風電項目順利通過竣工驗收與檔案驗收

黑龍江七臺河萬鋰泰150MW風電項目220KV升壓站開工

寧夏華電曹洼風電場“以大代小”等容更新風電項目完成首臺風機吊裝

黑龍江七臺河萬鋰泰150MW風電項目220KV升壓站開工

河北灤南縣啟動部分光伏、風電項目競配

《山東省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實施方案》印發!

天順風能與國家電投廣東公司深化產業交流,共拓合作新空間

遼寧省委書記郝鵬到明陽鐵嶺新能源裝備制造項目調研

中國大唐與中廣核簽署深化合作協議

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與國能江蘇公司深化風電等領域合作

光伏增長105.92%,風電增長6.38%!龍源電力發布2025年7月發電量數據

河北:優先支持已納入儲備庫的風光項目申請綠電直連

國華投資22座風電場獲評中電聯優勝風電場

標簽:

風電
閱讀上文 >> 中船海裝:自建碼頭+海上風電 融合發展激活“藍色經濟”
閱讀下文 >> 廣西欽州基地迎來首個海上風電項目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本文地址:http://www.biz8848.com/news/show.php?itemid=74871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東方風力發電網

按分類瀏覽

點擊排行

圖文推薦

推薦看資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巨胸喷奶水视频www免费视频| 国产国产午夜精华免费| 天天夜天干天天爽|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 四虎永久免费影院在线| 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肥胖|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6男男|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1尤物| 高清欧美性暴力猛交| 男女性高爱潮免费网站| 最后一夜无删减版在线观看| 好男人在线神马影视在线观看www| 国产浮力第一影院|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做夜欢视频九色|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欧美| 999影院成人在线影院| 色播影院性播免费看|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好男人在线社区www我在线观看| 国产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s| 伦理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最新亚洲精品国自产在线观看| 精品日产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最新好看的中文字幕2019| 天堂资源在线www中文|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最新精品|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yellow字幕网在线zmzz91| 黄色毛片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欧美日韩| 少妇中文字幕乱码亚洲影视| 国产国产人免费视频成69堂| 亚洲欧美专区精品久久| 久久久伊人影院| www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怡红院怡春院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