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0日上午,我國首輪100萬千瓦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招標在北京開標,央企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在2個項目中投出0.6101元/千瓦時最低電價,這一價格已接近內陸風電標桿上網電價,被認為必虧無疑。
我國首輪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招標于今年5月啟動,共有4個項目,均位于江蘇,其中2個近海風電項目位于濱海、射陽,各裝機30萬千瓦;兩個“潮間帶”項目位于東臺和大豐,各20萬千瓦。
從開標現場獲悉,上述四個特許權項目,分別有17、19、19、15家企業或聯合體投標,國有企業成為主角,華能、大唐、國電、華電、中電投五大發電央企及下屬的新能源子公司均參與了投標。
其中,中電投在東臺和大豐兩個項目中,均投出了0.6101元/千瓦時的全場最低電價。其在濱海和射陽兩個項目中的投標價分別為0.6119元/千瓦時和0.6559元/千瓦時。這些報價出現時,開標現場出現了噓聲和零落的掌聲。
此次投標中,企業在4個項目中的報價均在0.6-1.2元元/千瓦時范圍內。除中電投外,國電電力、大唐發電、華電國際、中廣核風電等國企也報出多個0.6-0.7元/千瓦時之間的價格。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表示,這次招標企業的報價有些偏低。他說,今天創造了出乎大家意料的電價記錄,會對促進海上風電發展起到重要的里程碑作用。
一位新能源專家也表示,企業在這次招標中電價偏低,按照目前的海上風電建設成本和技術水平,0.8-0.9元/千瓦時的報價較為合理。
此前,我國第一個海上風電示范項目——上海東海大橋1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項目的稅后上網電價為 0.978元/千瓦時。該項目總投資約23.65億元,今年7月并網發電。
經過2004年以來的連年翻番,截至去年年底,我國陸地風電裝機已經超過2500萬千瓦,位居全球第二。目前,我國內陸四類資源區的風電標桿上網電價分別為每千瓦時0.51元、0.54元、0.58元和0.61元。
海上風電由于運行環境復雜,技術要求高,施工難度大,我國還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按照正常規律,海上風電電價應高于內陸電價。
今年5月,國家能源局啟動了首輪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旨在為今后大規模開展海上風電建設積累技術和管理經驗。
據了解,今天開標后,國家能源局將組織專家進行一周左右的評標,最終結果有望月內公布。此次招標的評標中,價格所占比重為50%左右。
史立山在開標現場表示,企業不要打聽更不要找人,一定會有公正合理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