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華投資廣東汕尾紅海灣16MW改建項目風力發電機組設備采購公開招標結果,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簡稱:明陽智能,SH.601615)成功中標;國華投資國華(汕尾)風電有限公司紅海灣風電場項目EPC總承包工程公開招標結果,明陽智能旗下潤陽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簡稱:潤陽能源)全資子公司天津明智潤陽技術有限公司成功中標。據國家能源招標網消息,紅海灣風電場技改項目為廣東省首批取得“以大代小”風電技改備案的項目,也是國家能源集團廣東省內首個開工的“以大代小”技改項目。
據悉,國華汕尾紅海灣風電場改建項目(以下簡稱“項目”)位于廣東省汕尾市紅海灣經濟開發區施公寮半島,自2003年起商業運行,至今已運行19年。該項目位于臺風多發區,現僅存9臺660kW風機,風機利用率低、發電效率低。因此,國家能源集團提出通過采取“以大代小”方式,對老舊機組進行等容改造,解決機組安全隱患,致力于最大程度利用原有資源,鞏固和擴大風電場裝機容量及規模,推動風電場進一步高質量發展。
在此背景下,明陽智能積極響應業主要求,制定“以大代小”技改方案。經測算,改造完成后預計項目年發電量為40132MWh,年等效滿負荷小時數為2508h,比原風電機組的等效滿負荷小時數增長了近163%。投運后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14875.88t,減少CO2排放量約37306.8t,并減少相應的廢水排放,節能減排效益顯著。
紅海灣風電場改造前現狀
眾所周知,臺風是我國東南沿海常見的災害性天氣,紅海灣技改項目風機須采用抗臺型風電機組,才能保障機組安全運行。明陽MySE3.2-145/90(IEC I 類風電機組)是專為抗臺風地區定制化的機型,輪轂高度為90m,可抵抗紅海灣超強臺風等惡劣天氣。同時,MySE3.2-145/90體積小,重量輕,便于運輸吊裝,更加適合該項目的道路及場地要求,整體經濟性更高。此次項目中標既證明了明陽智能后市場領域默默耕耘、多年專業經驗積累下的厚積薄發,也彰顯了明陽智能抗臺型風電機組的核心競爭力。
圖為項目選用的明陽MySE3.2-145/90機組
據研究顯示,“十四五”期間,運行時長超過15年的老舊風電場規模將超過3000萬千瓦,風電升級改造市場空間廣闊、潛力大。目前老舊風電場技術改造工作總體可以分為“技改增效”和“以大代小”兩種方式。“以大代小”是整體拆除老舊機組后,重新安裝新型高效的風電機組提升風電場整場效益的改造方式。據北極星電力網統計,進入2022年,多家業主發布“以大代小”風電技改項目招中標信息,截至7月15日,總裝機近1GW。其中,明陽智能中標重慶四眼坪風電場(全國首個大規模)“以大代小”85.6MW增容改造項目,寧夏華電“以大代小”302MW增容改造項目,以及沈陽東方風力發電有限公司三期風電(遼寧首個)“以大代小”4.5MW增容改造等項目,總中標裝機容量占比超40%!
面對復雜多變的風電后市場,明陽智能主動應對新挑戰。潤陽能源緊緊圍繞后市場不斷開拓創新,秉承對客戶需求、行業趨勢不竭探索的理念,為國內外風電運營商提供高質量、系統化、智能化的服務,不斷為客戶創造價值,推動風電后市場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