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7日-20日,2021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 2021)在北京新國展隆重召開。作為全球風電行業年度最大的盛會之一,這場由百余名演講嘉賓和數千名國內外參會代表共同參與的風能盛會,再次登陸北京。
本屆大會以“碳中和——風電發展的新機遇”為主題,歷時四天,包括開幕式、主旨發言、高峰對話、創新劇場以及關于“國際成熟風電市場發展動態及投資機會”“國際新興風電市場發展動態及投資機會”“風電設備智能運維論壇”“碳達峰碳中和加速能源轉型”等不同主題的15個分論壇。能見App全程直播本次大會。
其中,10月19日海上風電發展論壇隆重召開。遠景能源有限公司海上解決方案負責人王祖明做了題為平臺化產品Model Y推動跨海域實現平價的演講。
以下為發言全文:
王祖明:
我們會跟這些關鍵詞打交道,比如說能耗雙控,比如說煤炭漲價,還有其他的跟整個能源結構相關的,與民生息息相關的一些東西,都在跟我們發生緊密的聯系。這也預示著整個能源結構的轉型已經迫在眉睫,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推出來Model Y的平臺,它將幫助我們盡快在海上達成平價。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一個是在當下2020年,一個是在十年之后的2030年,一個是在2050年,整個海上容量預計是呈急速的上漲。當下是兩位數,2030年是三位數,而且這個數字還在往上漲。九月份,理事會發布了一個新的報告,上面顯示的2030年預測已經增長到了270GW,所以這樣一個情景下,機遇是巨大的,我們面臨的挑戰也是巨大的,因為海上平價了。
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電價腰斬,意味著什么呢?8.5毛到四毛左右,我們要么把發電量漲一倍,這個很難吧,大家都是風電的專業人士,要靠風機設備完全提一倍基本上很難達到。要么把整體造價降低一半呢?相信也很難,現在海上造價一萬六七,今年搶裝的情況下,要直接做到是八九千,難度也很大。所以這里呼吁全行業全產業鏈來支持海上的平價,只有大家從各方面去努力,除了整機廠商,還有海纜供應商,升壓站,海工設備,海上的工程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勒緊褲腰帶,大家才能共同把這個平價干下來。
中國的海域大家都知道很有特色,從南到北各個省份場景都不太一樣,稟賦各異。廣東福建是典型的高風速區域,但是水深不淺,福建已經開發到了40米左右。而在山東和廣西以及江蘇,是水深沒有那么深,大陸架下降趨勢比較緩,但是風速不是太高。所以在這種多個因素影響海域的多樣性,這個多樣性意味著在新的平價時代,如果我們要對每一個做到更好的經濟性,意味著需要深度定制化的風機產品以及解決方案。我們對各個典型場景做了一些初步的分析,當然這個是以遠景口徑,以我們現在當前的認識來做的一些平價測算。
我們可以看到,典型的低風速,比如說廣西、山東以及東南亞,在當下是一個比較典型的風速低,水深較淺這么一種場景。在這種場景下,對發電小時數有著異常高的訴求,因為風速低,只能把分母做大,分子本身不會太高,也就是造價,因為水深沒有那么深。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測算出來遠景當年推出來的4.5掃風面積的7-200,是當下能夠快速批量的新產品中,掃風面積是很高的一款產品。這款產品能夠在當前這種低風速低造價的場景下,這個度電做到最低。結合當前海工設備的可調度,我們選擇了200葉輪,這個輪轂高度在120米左右的時候,對于這些場景下找船相對來說比較容易,船只的可尋性在未來這么大的量下是一個很關鍵的事情。大家知道船工設備投資沒有那么快的,所以在這個海工設備爬坡的時候,一個適當的風輪直徑是非常關鍵的。
我們在這個表內看到的是一個各個機型對于這個場景下的度電成本的預測降低水平,最高的一個水平則是最優選的機型。下面的場景也是類似,這是在江蘇的一個場景,江蘇的場景水深肯定要比山東、廣西當下近海一些區域水深要深。因為江蘇開發最早,離海岸線是最遠的,整個造價中等偏低,基礎可以做得比較輕,一千多噸左右就可以做下來。在這種場景下,仍然是趨向于一個高掃風面積機組,經過測算發現這些里面有功率5,6,7、8、9、10的概念機組都有,綜合下來度電成本還是小而美的7-200配置最優,在當前2022年左右,能夠更快到達平價水平。現在業內大風輪、大兆瓦層出不窮,剛剛說的山東低風速淺水區到底適用不適用,則是見仁見智,遠景理性的觀點是,過大的風輪不僅是船只不好找,這時候造價也是往上走的,大家看電量時,不要忽略造價。在掃風面提高的同時,當然電量很高,但是造價也是往上走的。如果造價跑過了電量,這個機型就不是優選的,度電反而會變高,這里要給大家一個理性的參考。
另外一個場景是在廣東粵西,粵東水會更深一些,以及浙江沿海。在浙江,目前開發水深已經是30多米接近40米了,而且地質并不好。在這種場景下,它的風速倒還可以,在溫州附近,我們的項目比較多,目前看是八米二三的風速,所以它的發電小時數并不低。在這種場景下,我們推薦的是8-190產品,這樣的配置能夠在還不錯的發電量的情況下,把造價做得很低。首先機組的造價本身有優勢,而且在控制造價上,在這個深淤泥、深水深的場景下,8-190能把造價控制的很低,這款風機雖然掃風面積稍微低一點,但整個度電優秀。
我們本次帶來的Model Y,昨天也經歷了正式的發布,通過模塊化,同一個平臺上產生,可以靈活產生多個配置。我們在當下規劃了三代產品,在不遠的未來會陸續發布。當前給市場推出來,是剛剛介紹的7-200跟8-190,在明年或者明年的早期會推出來更大的8兆瓦和10兆瓦,在更遠一些下階段是推出12兆瓦。整個平臺是以一個比較穩定的資產在往前走,并沒有想一口吃成胖子,我們覺得技術是有延續性的,跨層級跳躍的技術路徑或者是產品配置對技術可靠性來說,以及對行業產業鏈來說,我們應該理性升級產品。
這么多豐富的產品,是怎么高效的從同一個平臺配置出來?遠景有一個答案,我們堅信在深度的數字化下,我們的模塊化才能打通任督二脈。在當前的風電行業下,我們認為數字化和智能化是當前風機產品最關鍵的兩個命脈,只有邁過這道坎,我們才能夠快速地實現成本的下降以及管理的輕量化。
這里面藏著一個秘密,部件的通用率,如何在這么復雜的產品配置下,在同一個平臺內達到高通用性,這是非常關鍵的。我相信很多公司無論是風電還是其他行業,都會有大量的庫存堆積,這個就是大家對于這個產品還吃的不夠透。而遠景始終在做的一個事情,就是加大研發力度與深度,我們的研發團隊可以把每個關鍵部件精確地,用我們的經驗抽象成一個非常接近實體的數字化模型。工程師在遠景不僅僅是靠圖紙在交流,不是在靠技術規范交流,而是在靠數字交流。這些數字不僅包括了長寬高,不僅包括了部件與部件之間關鍵的接口,也包括其中一些很重要的載荷性能,極限疲勞性能,以及其他的電控屬性。這些都綁定在一起,靠數字流進行管理和開發,是我們產品能夠取得一個快速開發、快速推出,快速多樣化。
對于客戶來說,數字化增值也是顯而易見的,第一是快速獲得產品,第二個產品深度匹配場景,能獲得全場最佳的度電,這是數字化的魅力。同樣靈活的模塊化下,我們能夠從Opex上獲得獲益,包括工程的降本增效。數字化技術還能為風電行業提供什么高增值?智能化。我們提出的伽利略平臺就是基于數字孿生技術的風機超感知大腦。物理世界有一個風機,數字世界有一個風機,這個建模是基于重度的研發投入,在豐富經驗的團隊研究下,才能把真正精髓的疲勞壽命,統計為經驗公式,刻劃到PLC里面。從而對復雜場景下,復雜的風機受載情況進行精細管理,相當于給風機配了一個賢內助,幫助它打理日常受載,會提醒風機在什么樣的工況下應該優化配置,避開極端載荷,確保風機健康長時間,更穩定的運行。另外風速來流的預測,以及TSD主動加阻,都是遠景風機智能化的升級。
伽利略平臺還能在產品批量前,協助系統測試臺架優化產品基因。相當于給初生兒落地前給它做一遍又一遍的檢查,什么是深度測試?這里展示的幾個測試臺,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參考。基于系統級,耦合高還原的場景測試,這種測試叫深度場景,簡單的型式測試已經無法滿足當前平價這么高的要求,要繼續降本,秘訣在哪里?秘訣要靠深度測試,深度測試能夠真正挖掘出整個系統級里面的復雜場景下的各個部件真正的短板,把好鋼用在刀刃上,這是風機未來進一步降本的經驗,這些測試臺在國內都是領先水平。
下面快速介紹一下自研大葉片以及在深度OEM管理下整個遠景OEM的爬坡速度。我們認為在當前平價場景下,遠景依靠伽利略測試,在依靠引導供應商快速識別工藝薄弱點的時候,這時候再幫他們加速加速新品爬坡的速度,從數據顯示遠景自研的部件基本上在新品爬坡的速度上要快于行業一半以上。同時遠景在供應網絡上的深遠布局,后續會具備6gw每年的供應能力。當然靠我們豐富的供應布局,后市場備件也是非常能迅速的響應支撐客戶快速獲取備件。
最后總結一下,在當前嚴酷平價形勢下,遠景提出來的風機產品是三個特點,能平價、高可靠、穩交付,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謝謝!
(根據演講速記整理,未經演講人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