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白城富裕風電場。(資料圖) 國網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供圖
中新網長春8月30日電 (記者 郭佳)“雙碳”目標之下,新一輪能源革命風起云涌,“風光無限好”的中國東北省份吉林,正在打造“生產-消納-傳輸”的新能源“大三角”,推動這一產業由過去的“配角”變“主角”。
近年來,吉林提出打造“陸上風光三峽”工程,到2025年,裝機規模要達到3000萬千瓦。這是新能源“大三角”的第一角。
這項雄心勃勃的工程所依托的是吉林西部廣袤平原的風光資源。在這座天然大風場,到處能看到白色“風車”和藍色光伏板。統計顯示,這里風光資源可裝機容量超過一億千瓦。
資本市場從來“用腳”投票。如今,吉林西部已經匯聚著大唐集團、東方電氣、華能集團、三一重能、力諾集團等電力行業頭部企業。在這個豪華的投資隊伍中,既有“國家隊”,也不乏民營資本。

吉林省白城市光伏發電設施。(資料圖) 潘晟昱 攝
在洮南,大唐吉林600兆瓦魯固直流配套外送風電、150兆瓦風光互補“光伏+”工程全面開工,這是吉林省單體規模最大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在通榆,三一重能、東方電氣的項目將推動當地的風電設備形成生產、組裝、銷售一體化的鏈條式生產格局。
東方電氣相關負責人表示,白城通榆風光資源優勢突出,雙方發展戰略契合,加上積極的招商引資政策,是東方電氣最理想的風電產業落地點。
今年,白城(下轄洮南、通榆等地)承接“陸上風光三峽”工程后,全市新能源項目開工360萬千瓦,年底計劃并網300萬千瓦,屆時全市新能源總裝機將超過900萬千瓦。
2020年,吉林電網全年新能源發電量創歷史新高。國網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下稱“國網吉林”)介紹,今年新能源發電量增長勢頭更猛,前7個月,風力發電84.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7.6%,光伏發電32.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4.5%。
大規模發展新能源發電產業,要打通“消納”關。這是新能源“大三角”的第二角。
在國網吉林蔚山路綠能充換電站,每天可服務960臺次新能源汽車換電,同時還可為公交車、網約車、物流車等10余種新能源車輛提供充電服務。
國網吉林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座充換電站采用了最新的換電設備,每次換電僅需90秒。對需要充電的新能源汽車,以該站的快充方式1小時內就能完成充電。
吉林是中國汽車制造業大省。今年,省會長春宣布,全市出租車、網約車和公務用車原則上不再增加或更新燃油車,普遍采用一汽紅旗新能源車型。
國網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相關人員研討編制“十四五”電網規劃。(資料圖) 國網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供圖
此外,吉林還打造了白城綠電產業示范園區,引入高載能、高技術用電大戶,實現清潔能源的本地消納。
白城官方介紹,該園區采用“網、源、儲、荷”一體化智能管理模式,通過新能源配套電廠、增量配電網、背靠大電網調峰的供電模式,園區已經形成了低電價的政策洼地。目前即將入園項目有5個,預計年用電量達113億度。
白城還以電解水制氫為主要技術路線,構建制氫、儲氫、運氫、用氫和氫能裝備全鏈條產業集群。目前,一汽解放為白城定制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已經穿梭在大街小巷。
電力有即產即用的特性,如果不能及時存儲下來并網就只能浪費掉,這就是常說的“棄風”“棄光”現象發生的原因。把清潔電力送到中國華北、華東,是重要的解決方案之一。
電力輸送靠電網,這是新能源“大三角”的第三角,也是前兩個角的最重要支撐。
2018年,吉林建成投運的吉林-扎魯特500千伏配套輸變電工程讓當地清潔能源源源不斷向南輸送。2020年,吉林電網外送電量達15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7%。
國網吉林介紹,目前,吉林電網有17座500千伏變電站,5740公里的500千伏線路構成了兩縱兩橫“井”字形主干網架。“十四五”期間,他們還將新建、擴建6座500千伏變電站,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西部電網結構,滿足清潔能源大規模發展需求。
不過,在中國,真正的特高壓指的是±800千伏及以上的直流電和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電的電壓等級,遺憾的是吉林還沒有這樣的線路。記者獲悉,吉林官方正在為此而努力。
針對新能源隨機性、波動性大的特點,國網吉林加快源網荷儲技術攻關,推進火電機組靈活性改造。今年,中國東北首個火電——多元儲能聯合調峰示范工程在吉林并網運行,至今已促成5620萬千瓦時新能源發電量上網。
如今放眼吉林,“生產-消納-傳輸”的新能源“大三角”已經初步運轉起來。
國網吉林相關負責人表示,一系列的創新發展旨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這是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實踐。
東北振興已經走過近20個年頭。對于這一輪的新能源革命,有專家認為,這是吉林充分利用自發優勢,實現“變道超車”的絕佳機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