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今年全球最強風王“樺加沙”穿過巴士海峽闖入南海,開始影響我國南海北部海域,中心附近最大風力一度突破17級,過境省份采取“五停”措施“被動避臺”,避無可避的海上風機卻只能“主動抗臺”。面對這場大自然的極限挑戰,位于廣東、福建、江西的遠景能源海陸智能風機穩如磐石,繼去年迎戰超強臺風“摩羯”后,又一次在實戰中展現出卓越的抗臺能力。

粵港澳大灣區首個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項目——中國廣核集團廣東惠州港口二期(北區),率先直面超強臺風的考驗。在臺風過境的狂暴時刻,實測數據顯示,項目現場瞬時最大風速超過49.9米/秒,10分鐘平均最大風速超過47米/秒,風場內所有風機安然無恙。該項目共安裝10臺遠景能源EN-226/8.5MW和9臺EN-252/14MW主動抗臺型海上智能風機。遠景主動抗臺型智能風機不僅能夠在極端風速下確保機組安全運行,還能根據臺風實時風況智能調整出力,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多發電。同時,風機的核心部件在抗臺過程中始終保持健康狀態,從而延長全生命周期的使用壽命。

除海上項目外,搭載遠景能源EN-200/6.25MW、EN-171/5.0MW、EN-171/4.5MW、EN-141/3.2MW、EN-141/2.65MW、EN-110/2.5MW等多款主動抗臺以及常規機型的陸上風電項目,同樣在“樺加沙”的狂風暴雨中穩健運行,全部經受住了極端考驗。其中,國華投資廣東甲東20MW技改項目,是本次臺風侵襲中承受沖擊最為猛烈的陸上項目。該項目采用的4臺遠景能源EN-171/5.0MW抗臺型陸上智能風機,面對瞬時最大風速37.98米/秒、10分鐘平均最大風速29.68米/秒的極端天氣,依舊保持穩定運轉,再次印證了遠景機組在嚴苛環境下的可靠性與耐久度。

除了主動抗臺的先進風機產品,遠景成熟的臺風響應機制在迎戰“樺加沙”中同樣發揮了關鍵作用:不僅體現在吊裝、未并網前、常規運行階段采取不同抗臺措施,更體現在根據臺風過境的不同階段制訂不同應對策略,全工況全周期保障風機安全。
在“樺加沙”來臨之前,遠景運營調度中心依托全球氣象數據與AI新能源風光功率預測系統,精準及時地向各現場團隊發布預警信息。接到播報后,現場人員立即啟動抗臺演練,并根據不同等級風速,落實對應的響應措施。
當“樺加沙”臺風真正到達時,遠景有條不紊地執行多重策略——臺風過境前,啟用全工況臺風自適應功能,確保風機持續出力,運維工程師同步完成機組安全檢查;臺風過境中,風機自動進入“臺風保護模式”,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逐步釋放運行功率,提升額外發電量;臺風過境后,系統退出抗臺模式,運維工程師在確認臺風離開并完成嚴格檢查后,恢復正常運行。

9月25日凌晨,天色尚未破曉,海面已漸漸歸于平靜。
然而,遠景的“樺加沙抗臺風工作小組”即時通訊群組并未隨風暴的遠去而沉寂,反而愈加熱鬧。產品研發工程師、現場運維工程師、質量管理工程師聚在一起,細致復盤臺風應對全過程,迭代優化臺風響應機制文件,為下一次可能的臺風考驗做好準備。在這一刻,遠景“持續改善”的精神,被賦予了最真實的注解——面對大自然不可預測的挑戰,勝利不是終點,改進才是延續的力量。
堅持“長期主義”、追求極致可靠性是遠景海上風電產品設計和制造持續踐行的準則。2020年,遠景逐步建立起應對臺風的海上、陸上風電場應急響應機制,深度融合產品、開發、現場、氣象等多個模塊,基于大量實踐探索出一套完備的應急響應體系。截至目前,遍布廣東、浙江、江蘇、福建、廣西、山東、安徽、江西等地臺風區域的近7000臺遠景能源智能風機,在100多場次的實際抗臺中未發生部件失效,所有風機均順利通過極端天氣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