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陸上風電進入平價上網階段的承上啟下之年,過去的2020,無論是實力老將還是行業新秀,都在試圖緊握“1230”這個重要節點。“搶”,貫穿了風電人的2020。
當下,第一輪(2018年底之前核準陸上風電項目)補貼并網節點,已過去一個多月,而距離第二輪(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底前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補貼并網節點也僅剩10個多月。
新老玩家,是否真如外界想象的掙得盆滿缽滿?首輪過后,風電熱潮還能持續幾何?關鍵政策,將會如何影響市場?搶裝潮后,超大噸位起重機又該何去何從?
通過對話中國風電吊裝“第一人”,我們解鎖到藏在“民間智慧”里的答案。
連進4臺徐工履帶起重機后,1月27日,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安達大件吊裝運輸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春生親赴徐州提走了XCA1200、XCA1600兩臺千噸級全地面起重機。
這位風電吊裝“老玩家”,從1989年的0.1MW風機吊裝起步,32年專做內蒙風場,當之無愧的中國風電吊裝最強參與者。采訪中,李春生風趣或犀利的言論,透露出其32年風場一線積累的睿智。
疫情或致延期
風電行業余溫依舊滾燙
2020年,本是風電人大干一場的年份,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橫亙其中,補貼并網節點似乎結束的要比預想中更快。“年頭風風火火,年尾戛然而止”,如果您也這么看風電潮,那明顯是外行人看熱鬧。
深諳風電吊裝經營的李春生則表現得尤為樂觀和淡然,甚至還大膽預測:“可能會延后。”并對如何延期加入自己的注解:“分段補貼,價格不同,越往后補貼越少。比如說3月份1毛5,到了6月份8分錢了,2021年6月30號一到,絕對沒有。這點國家是已經下了決心。”
李春生一語中的。僅僅在9天后,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湖北省風電項目上網電價政策延期有關事項的通知》。
據中國風力發電網數據顯示:2018年湖北省總共核準批復風電項目42個,總裝機2720.5MW。到2020年底,湖北風電新增裝機97萬千瓦。
盡管政策只針對湖北地區,但其波及面不容小覷,再加上二輪補貼期限箭在弦上,十四五新能源產業規劃壓茬推進,風電搶裝余溫依舊滾燙。2021年,又將是一個沖刺年。
補貼百年一遇
各方都應理性跟進
1989年,內蒙古自治區率先開創了“西電東送”的先河。李春生以一臺徐工25t進軍風電,起步的0.1mw,到2006年1.5mw、2012年2.0mw、2018年3.0mw......從萌芽起,風電吊裝的“四季”他都經歷過,直到2019年的并網補貼新政出臺,補貼力度讓這位久經風場的老將直呼“百年一遇”。
“干了30年風電吊裝,沒見過這么大的補貼力度。”確實,補貼以“毛”為單位,電量以“億”為基數,巨大的政策紅利下,各方都在不惜代價把握機會。
在李春生看來,吊裝屆出動了“半壁江山”,有其背后的必然性:“過去一個風場的吊裝預算,比如是1000萬,2020年就翻了5倍,5000萬。但是一個風電場補貼了,是補貼了20年。”談到對新加入者的建議,李春生的話更顯直白:“你認為掙錢你就上,你認為不掙錢就別上。”
風電業主方的“慷慨出手”,有實力的吊裝企業不跟進實在“沒道理”。
李春生接著舉例:“過去我們安裝一臺多少錢?20萬。今年搶裝潮最高的160萬一臺。”更有甚者:“咱們的吊車沒干活,已經把一臺車錢掙回來了。什么意思呢?我有1600,今天簽包年合同,一次性付款4000萬。我都沒干活,已經差不多收回成本。”
利潤和風險從來都是成正比的。排除一切干擾因素,自然是風電業主,吊裝用戶賺的盆滿缽滿的“合家歡”場景。
但風電,恰如其名“瞬息萬變”,受氣候、地理、政策、甚至疫情等多種因素影響,本身就充滿了不可抗力。
如此復雜背景下,起重機銷售市場表現如何?在徐工全地面起重機制造基地,即使在“1230”后,像李春生這樣千噸級提車的用戶依然絡繹不絕。
“4個月以前,給我打電話,只要你的車過來,價格好說。今天打電話了,味道就變了。我這有吊車你用不用?”李春生已經明顯感覺到了降溫,但同時也嗅到了理性的味道。
“我們不怕,我們怕啥?我們是常年干這個的,基礎扎實,無非就是回報投資慢了。”
李春生自嘲,身處工業農業不發達的內蒙,就是靠“西北風”吃飯。
牽手徐工32年
見證國產設備擔大任
李春生的底氣,來源于其對風電產業的持續深耕,當然,也少不了對起重裝備的駕輕就熟。
從最初的徐工25t到2005年徐工第二臺200t,再到10年德國利勃海爾500t、1200t,僅2020年安達吊裝購買加更新就達到了9臺(5臺徐工全地面,4臺徐工履帶吊)。
“不可否認,國外品牌進入早,底蘊厚,但國產品牌追趕快,讓人驚喜。”目前內蒙安達共有11臺徐工起重機:“常年跟徐工合作,要不就不買,只要更新設備就徐工。”
2008年,在很多人還沒進入吊裝行業時,安達吊裝以三臺徐工起重機在內蒙風場轟轟烈烈大干一整年。如今,李春生率領著百人團隊繼續奮戰在內蒙風場。不少公司更是直接將設備“掛靠”在內蒙安達,依托安達的技術、管理、渠道優勢,大家共擔風險,共同富裕。
32年深耕內蒙風場
經由安達團隊安裝的風機數不勝數
輸出的可再生能源點亮千家萬戶
安達,見證著中國風電產業的發展
更見證著國產裝備制造業的升級
這樣的“第一人”
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