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6日,德國聯邦交通部議會國務秘書埃納克·費勒曼提出,可在德國北部的海上風電場附近新建人工島嶼,以便多余的風電能就地轉化為氫能。據說,這個過程直接通過水電解制氫設備就能完成,德國聯邦航海和水文局已經做好準備勘察相關海域。
德國,按照目前國際劃分,是海上風電主要市場之一。據說2018年安裝了130多臺新的風力渦輪機,當前正在建設海底高壓直流系統,要為丹麥提供海上電力。總的來說,北海和波羅的海為德國風電發展提供了天然的溫床,海上風機建設可圈可點。
海外機構提供的數據顯示,德國2018年海上風電并網容量新增差不多近千兆瓦,累計并網容量大概為6300多兆瓦。并且,2018年德國風電發電占比超20%,同比增長8%左右,有7.4GW海上風電容量已經獲核準。
即使,歐洲風電協會WindEurope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上半年德國陸上風電表現不佳,但也不能否認其海上風電表現強勁的事實。在新增風電同比暴跌8成以上的背景下,德國海上風電同比增長了7成以上。
培養海上風電成為新增長點,這是風電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實際上,反觀我國近年來風電行業的發展軌跡就能發現,海上風電崛起的跡象也相當之明顯。當然,這還可以歸功于海上風電技術瓶頸的突破,建設成本的降低以及政策加持。
說回德國海上風電,從Sandbank、Veja Mate、NorthSea One、Nordergruende、Wikinger、MerkurOffshore、Arkona到BorkumRiffgrund 2、Trianel BorkumII、Deutsche Bucht、EnBW Hohe See和Albatros等,各大項目接踵而至。
據外媒報道,1月開始德國風電協會就聯合敦促德國要在2019年第一季度舉行1.5GW海上風電競標,同時要求提高2030年和2035年的海上風電并網容量目標。
至于出于什么考量,業界分析,一方面源于德國“到2030年全國用電量65%來自可再生能源”的壓力,另一方面是因為德國2018年通過的綜合能源法案中未對海上風電擴容計劃有詳細闡述。
更深層次原因也在于,成績單好看的背后,德國仍有部分已安裝的海上風機不能并網的憂慮。實際上,無論是什么樣的觀點,德國堅定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決心不變,海上風電,或者說風電規劃大方向就不會有所改變。
而德國海上風電發展的成功經驗,顯然也值得我國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