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風電葉片運維技術專題研討會”相約無錫
“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享此美譽的盛景位于太湖無錫。無錫號稱“太湖明珠”,北倚長江、南臨太湖、東接蘇州、西銜常州古運河畔,四時風光具山水之勝、共河湖之美、兼人工之巧,美景應接不暇、美食數不勝數。這樣難得的江南“小上海”便是此次“2019中國風電葉片運維技術專題研討會”的目的地,參與盛會之余,更可游覽盛景,美哉!
滾滾紅塵走一遭,怎能不識江南好?若您有心來無錫工作學習之余游覽一番,那就跟我一起看看這座城市的都有什么不可辜負的美食美景!(溫馨提示:本次會議酒店為無錫市中心商業街錦江大酒店,景點介紹括號內有距離酒店提示,請您一定根據自己行程妥善安排旅途哦——)
食在無錫
1、太湖三白
所謂太湖三白,也就是:白蝦、白魚、銀魚,因其均為太湖特產,又呈白皙色澤,故而得此雅號。白魚本身就十分鮮美,佐以蔥姜提鮮、清蒸保留原汁原味,鮮的掉眉毛;白蝦營養豐富、肉質嫩滑,細微一品舌尖留鮮、回味甘甜;銀魚口感細嫩、通體透明、瑩白如銀,即捕即食,最是好味。
2、熙盛源小籠包
無錫小籠包,當地人又稱小籠饅頭,以皮薄鹵多而享譽滬、寧、杭一帶,是無錫傳統名點,已有百年歷史。它選用上等面粉制作、選料精細、小籠蒸煮,南方口味。具有夾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滿口鹵,味鮮不油膩等特色。饅頭緊酵皮薄(注傳統無錫小籠饅頭做法中,饅頭皮不發酵,因此蒸熟后皮薄而不破,很有嚼勁)、餡多鹵足、鮮甜味香。當地人又以熙盛源、憶秦園等小籠包為最愛,是必嘗的美食。
3、三鳳橋醬排骨
三鳳橋醬排骨始于清光緒年間,經久不衰的美味受到廣大食客的喜愛。采用豬肉肋排或草排,配以八角、桂皮等多種天然香料,運用獨特的燒制方法烹飪而成。燒制出的排骨色澤醬紅、油而不膩、骨酥肉爛、香氣濃郁、滋味醇真、甜咸適中。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戲劇家周貽白食用了三鳳橋醬排骨后,賦詩一首“三鳳橋邊肉骨頭,朵頤足快老饕流,味同雞肋堪咀嚼,莫負樽中綠蟻浮。”
4、梁溪脆鱔
梁溪脆鱔又名無錫脆鱔,相傳始創于太平天國時期,一姓朱的油貨攤主發明流傳下來的。梁溪脆鱔由鱔絲經兩次油炸而成,外觀醬褐色,烏光發亮,口味甜中帶成、松脆適口即使保存幾天,也不會發軟。
5、肉釀油面筋
當地的傳統名吃,始于清干隆年間,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在無錫合家團聚的時候,飯桌上必不可少肉釀油面筋。發展到現在從最初的清水油面筋,到肉釀面筋、面筋炒肉絲、菜燒面筋等等都成了無錫人們的日常飯菜。
6、私房菜
無錫有很多深藏街巷、大隱于市的私房菜,味道也十分令人難忘。這些店鋪往往不會很大,但精于此道的老饕們卻經常打卡,人氣不比網紅美食餐廳低,期待你前去探索。
游在無錫
1、崇安寺(距離會議酒店約0.9公里)
崇安寺是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陵川縣城中的臥龍崗上,居高臨下,俯瞰全城,為陵川大寺之首。歷經重修和擴建,崇安寺現存主要建筑為明、清遺物,但也部分地保留著宋、金原作。兩側為鐘樓二樓,鐘樓內現存宋崇寧年間所鑄一大鐵鐘,上飾文字和花紋,中軸線一進院為過殿,兩側為東西插花樓,東插花樓毀于抗戰前兵火。二進院為大雄寶殿,面闊五間,進深六架椽,屋頂形制分別為單檐歇山頂和懸山頂,大雄寶殿后有一隨唐浮雕石佛龕,為一佛二弟子。
2、東林書院(距離會議酒店約1.3公里)
東林書院創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當時為北宋理學家程顥、程頤嫡傳高弟、知名學者楊時長期講學的地方。后廢。明朝萬歷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東林學者顧憲成等人重興修復并在此聚眾講學,他們倡導"讀書、講學、愛國"的精神,引起全國學者普遍響應,一時聲名大著。東林書院成為江南地區人文薈萃之區和議論國事的主要輿論中心。
3、南長街(距離會議酒店約3.2公里)
“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南長街是古運河水鄉風貌的精華地段,是富庶江南漕運重地的見證。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公元十世紀,這條風情萬種的古街曾是北宋開設的驛道,南連蘇州,北接常州,與古運河并行,位于南長街北端的馬昌弄就是古代錫山驛館的遺址。
4、南禪寺(距離會議酒店約1.9公里)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南禪寺便是這四百八十寺之一,寺里香火鼎盛,每逢初一、十五,香客絡繹不絕,來此燒香拜佛。南禪寺周邊便是熱鬧的商業街了,商鋪與小食店林立,更給寺廟添了一絲人間煙火氣息,夜晚的寺廟褪去白日的喧器,燈火闌珊處更顯寂寥。
5、清名橋(距離會議酒店約4.2公里)
清名橋上憑欄遠眺,眼前展開的是一幅水墨江南畫卷:民居沿河而造,低層高密度的黛瓦房錯落有致地分布著,江南小橋流水人家,歲月靜好模樣就是如此了吧。夜晚的清名橋也別有一番滋味,兩岸亮起了紅色燈籠,古運河上的人家一派休閑的樣子,從古至今,舊石板街承載了多少故事。
6、寄暢園(距離會議酒店約3.7公里)
干隆六下江南,游至無錫必游寄暢國,対此地的執念深到要在頤和園再建一座和它一祥的諧趣園。從一座疏野小園,出落為冠絕江南的天下名園,少不了歷史上文人墨客的故事。園名得自王羲之的《答許掾》詩:“取歡仁智樂,寄暢山水陰。”竹林花中過,輕撫亭臺樓榭,靜聽泉水之聲,漫游其中,彷佛在看一幅生動畫卷,撫景如對人,在無人之處恰似與古人精神相遇,詩意棲息園林中。錫惠景區秋時不僅菊展盛大,更有紅葉漸漸染紅園林,此時尋秋正好。
7、惠山古鎮(距離會議酒店約3.3公里)
惠山古鎮景區自古以江南第一山,錫山晴云、勝地名泉而聞名于世,風景資源獨特燦爛。古鎮由秦園街、繡嶂街和上、下河塘等老街圍合而成。這里自古就是風景佳絕、鐘靈毓秀之地,達官顯貴、帝王將相抵錫必游之處,蘇軾“獨攜天下小團月,來試天下第二泉”,干隆帝曾親筆題字“惟惠山幽雅嫻靜”。
8、黿頭渚(距離會議酒店約12公里)
來無錫必游太湖,游太湖必至黿頭渚。世人皆知京都的櫻花名滿天下,而黿頭渚也有千萬株櫻花,花期之時櫻花盛放美得令人心驚。此時雖不是櫻花盛開之季,但黿頭渚的秋景亦是美不勝收。
9、蠡園(距離會議酒店約9.6公里)
蠡園,與蘇州拙政園、鮑家花園并稱為“江南三大私家名園”。蠡園之源要追溯至春秋時期,越國大夫范蠡功成名就后偕美人西施泛舟于此,湖因人而得名蠡湖,園因湖而得名蠡園。現今的無錫蠡園,占地面積約有8.2公頃,其中水域面積接近一半。這座以湖來命名的公園,湖景優美,園內曲岸、長廊、拱橋枕水,用名貴的“太湖石”壘砌起來的假山,層層疊疊,錯落在綠樹花影中。整個蠡園的格局,是江南水鄉自然景觀的縮影。
10、靈山大佛(距離會議酒店約31公里)
靈山勝境一直香火鼎盛,建筑群及其宏偉,光是氣勢就足以震懾人心。靈山大佛是世界上最高的露天青銅釋迦牟尼像,據說摸摸佛手會帶來福氣,抱抱佛腳就能抱住平安。不管你信不信教,在這一刻可以暫時放下凡塵俗事,讓心靈在這刻安靜下來。神奇的是,步入勝境, 不管你離佛是遠是近,總能看到大佛的眼神始終追隨著你,永遠飽含悲憫。
懷古無錫
1、阿炳故居(距離會議酒店約0.9公里)
阿炳故居,位于江蘇省無錫舊城區的中心,即為原雷尊殿道館,阿炳不僅出生于此、逝世于此,而且其傳世名曲也大都創作于此。晚年,他窮困潦倒、貧病交加,屈居在道館最東面的一間小平房內。這間平房為硬山頂,約20平方米,內有小閣樓現仍保持著原狀。雷尊殿舊址及其他附房大都保持著原狀。1994年經無錫市人民政府批準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經國務院批準公布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2、錢鐘書故居(距離會議酒店約0.4公里)
錢鐘書故居系錢家祖遺產業——錢繩武堂。錢鐘書故居系錢鐘書祖父錢福炯籌建于1923年,其叔父錢孫卿續建于1926年,占地面積為二畝四分八厘八毫(1600平方米),為七開間三進明清風格又吸取西式建筑之特點。祖父錢福烔題名為“繩武堂”,匾為當時江蘇省省長韓國鈞所書。錢福烔集經史語撰聯懸于廳堂之上,勉勵錢氏子孫勤奮讀書,安分守業,和睦相處,繼承家風。錢鐘書在這里度過了童年、少年、青年時期,繩武堂敦厚質樸競志奮進的門風,都在他心里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3、顧毓琇紀念館(距離會議酒店約0.8公里)
顧毓琇故居,始建于清末,是世紀文化老人顧毓琇先生的出生地。顧毓琇字一樵,江蘇無錫人,著名教育家、科學家、詩人、戲劇家、音樂家和佛學家。1929年歸國后,顧毓琇在國內從事電機工程教學與教育行政工作,20余年。他先后擔任過我國當時許多著名大學的教授、系主任、工學院院長及校長。如曾任中央大學校長、中國政治大學校長、教育部次長等職,50年代到美國麻省理工大學任教授,后在美國定居。
4、秦邦憲故居(距離會議酒店約0.3公里)
秦邦憲故居原是無錫地方名流、秦邦憲的族叔秦琢如的家宅“既翕堂”,建于清光緒末年。整組建筑占地面積2300平方米,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建筑群布局完整、青磚黛瓦、庭院抱廈、馬頭墻矗立,為一組典型的四進江南民宅,呈晚清江南民居風格。現故居完全保存著原狀,面闊三間,硬山頂,面積約89平方米,呈晚清江南民居風格。1986中7月由無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5、王選紀念館(距離會議酒店約1.3公里)
王選紀念館位于無錫市解放東路 867-1號,館舍建筑利用了輔仁中學舊址,保持了民國建筑風格,對危房進行了改造和裝修,與毗鄰的東林書院建筑風格作了整體協調,使紀念館內涵與老建筑歷史底蘊相契合。展館由主體展區和功能輔助區兩部分組成,主體展區由:序廳、莘莘學子立志報國、自主創新甘為人先、當代畢升功在千秋、甘為人梯大家風范、身居高位鞠躬盡瘁、學習王選勇攀高峰七個部分組成。館名由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九三學社中央主席韓啟德先生親筆題寫。
6、薛福成故居(距離會議酒店約1.1公里)
薛家花園(薛福成故居)始建于1890年,建成于1894年,是清末無錫籍著名思想家、外交家、資產階級維新派代表人物薛福成的宅第。薛家花園中軸線前后共6進,由門廳、轎廳、正廳、房廳以及轉盤樓等組成, 另有藏書樓、東花園、后花園、西花園等。占地總面積21000平方米,現恢復12000平方米,修復建筑面積6000余平方米。整組建筑氣勢雄偉,規模恢宏,體現了清末西風東漸的時代特征, 中西合壁的建筑風格,填補了中國建筑史上的空白。
無錫,世間難得的美麗一隅
但這里美食難得、美景難得
更難得的卻是我們本次大會將會邀約三百余名新朋故友共聚于此
論道風電葉片運維,品江南美食,觀太湖盛景
人生難得一次,幸甚至哉!
20日,相約無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