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中國(無錫)國際新能源大會暨展覽會(CREC2016)”于11月3-5日,在無錫太湖國際博覽中心舉行。本屆展會以“新能源:創新、跨界、互聯”為主題,展示太陽能光伏、光熱、風能、分布式能源、儲能以及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產品及業務。
在其中的“2016 全球新能源產業峰會”上,來自政企屆的7位大佬分享了他們對于新能源發展的看法,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江蘇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張雷:
江蘇省累計可再生能源裝機達1140千萬千瓦
江蘇是中國的經濟大省、能源消費大省,同時也是能源匱乏的省份。積極發展新型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江蘇緩解能源資源供需矛盾的現實需要,也是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戰略選擇。
近年來,我們堅持把發展新能源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任務來抓,切實加快能源結構的調整步伐,著力培育能源生產消費新模式、新業態,建設了一批新能源產業基地,集聚了一大批太陽能光伏、風能、生物質能等領域的企業,初步形成了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累計可再生能源裝機1140千萬千瓦。
目前,江蘇是全國分布式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最多的省份,海上風點規模也領先全國。根據江蘇省“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劃,到2020年全省各類能源資源供給能力將達到4億噸標準煤,省內電力裝機規模達到1.3億千瓦,風電達到1000萬千瓦,光伏力爭達到1000萬千瓦。
中國無錫國際新能源大會是全國知名的品牌展會,自2009年創辦以來,始終堅持專業化、國際化、市場化的辦展思路,有效促進了新能源產業的政策解讀、市場開拓和國際間合作。本屆大會以新能源創新、跨界、互聯為主題,聚焦智慧能源與新型城鎮化,契合了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能源結構轉型升級的時代潮流,必將對新能源產業發展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無錫市委副書記、市長汪泉:
推進物聯網技術和新能源產業的融合發展、有效集成
無錫全力推動光伏、風電等產業做強做大,培育了一大批具有較強能力的龍頭企業,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全力打造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能源制造基地。去年底全市新能源產業實現總產值達到120億美元,同比增長8.5%。其中,太陽能光伏產業產值75億美元,產業發展保持了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
能源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核心因素和戰略資源。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綠色發展理念,把綠色發展作為“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長時期必須堅持的重要發展理念,這為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兩天前在無錫的這里,我們舉辦了世界物聯網博覽會。這次盛會充分展示了物聯網技術最新的發展成果和產業發展應用示范的最新成果,展現了無錫作為全國唯一傳感網創新示范區的獨特魅力。
兩天后的今天,我們又在這里隆重舉辦中國國際新能源大會暨博覽會,兩次會議前后一個星期之內召開,不僅僅是時間上的銜接和巧合,我想有內在的必然聯系。我們希望通過物聯網技術和新能源產業的融合發展、有效集成,為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新的變化,催生新的技術,促進新的變革。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王錦珍:
能源開發利用是國際社會的重大戰略問題
能源是人類發展的重要的物質基礎,能源開發利用是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重大戰略問題。為應對生態環境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當前新一輪重大的能源變革正在興起。
無錫是國家新能源科技新貿創新基地,依托新能源產業集聚的優勢,中國無錫國際新能源大會和展覽會已成為無錫發展會展經濟新的名片,為加強新能源領域對外投資貿易發展、推動新能源科技創新搭建了重要的平臺。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作為國際貿易投資和促進的機構,長期致力于促進中外經貿交流合作,而新能源是我們關注重點之一。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我們促成了世界城市日的誕生,經過努力在2014年得到了聯合國的批準。現在每年10月30日是世界城市日,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經驗交流的平臺,為創新城市的發展模式、促進人類文明進步起到了推動的作用。
今年,我們成立了國際商會中國國家委員會環境與能源委員會,將進一步推動中國與世界各國在環境保護、能源開發領域的務實交流與合作,明年世博會將聚焦未來能源,而中國館以未來能源綠色思路為主題,將與各參展國一起共同探討能源發展面臨的挑戰與問題,提出實現能源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屆時江蘇活動周將在世博園舉行。
全球太陽能理事會主席、亞洲光伏產業協會主席、協鑫(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朱共山:
投資分布式能源要做好三件事情
創新是一種基因,跨界是一種思維,互聯是一種技術,在中國乃至全球能源變革的大浪潮當中,創新、跨界、互聯三輪驅動,缺一不可。
多年來,協鑫集團始終圍繞著無錫產業的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投入了巨資,在金融創新、智慧制造、新能源材料、能源互聯網等多個領域進行了廣泛而全面的合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下一步,我們緊緊圍繞無錫市委市政府定的發展戰略,以無錫智慧制造為契機,依托無錫金融、科技和物聯網的產業高地優勢,充分發揮協鑫在清潔能源、新材料、智慧制造、能源互聯網、金融、科技、能源大數據、綠色小鎮等方面的優勢,加大在智慧能源、科技產業、智慧制造、信息服務業等領域再度投資,助力無錫能源互聯網及物聯網產業提升至新高度。
協鑫集團在投資分布式能源積極做好三件事情,一是打造能源互聯網中的用戶側管理的能源數據云平臺,二是打造物聯網大數據云平臺,三是在無錫物聯網快速發展的基礎上,打造綜合生態示范城建設、物聯網小鎮建設和梅村文化小鎮等三個特色小鎮,融合低碳、智慧、生態、物聯、互聯互通,為下一屆大會樹立一個綠色發展、智慧制造、智慧家具、互聯互通、生態優美、能源互聯網的典范。
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李冶:
新能源技術進步最終靠的是經濟性和競爭力
在當前和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企業的主體作用,加快新能源技術進步,降低成本,提升新能源作為主力能源的競爭力。大家都知道新能源取代傳統能源最終靠的是經濟性和競爭力,而不能始終依靠政策支持,成為溫室的花朵。隨著技術不斷進步,當前新能源發電成本下降的趨勢非常明顯。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的預測,太陽能平均度電成本2025年比2015年下降60%。
目前中國的新能源裝備制造技術和能力也達到了較高水平,已經為降低全球新能源開發成本做出了積極貢獻。根據有關部門的統計,通過技術創新和規模化發展,以光伏為例,近十年以來中國光伏組件的價格從10年前每瓦近50元左右,已經下降到每瓦4元左右;光伏逆變器價格已經從10年前每瓦2元左右下降到2毛錢左右;整個光伏系統的價格從10年前每瓦60元左右,下降到現在每瓦7元,相應光伏的電價下降了76%。應該說,中國光伏、風電、儲能等規模發展和技術創新為新能源發展成本降低做出了重要貢獻,為了進一步提高新能源市場競爭力,充分消納可再生能源,降低新能源發電成本,為新能源發展開辟更為廣闊的前景。
二、共同推進全球能源轉型。中國能源產業發展面向世界,要學習其他國家好的經驗。中國還將繼續加強與重要國際組織以及國家間的政策對話與經濟合作,加強可再生能源產業的融合,為世界各國新能源產業提供政策規劃和技術支持,同時也歡迎世界各國企業參與中國的新能源開發建設,共同推動新能源產業成本快速下降以及能源的轉型發展。
相關的產業和市場正在發生重大的變化,隨著新能源革命的發展和深入,全球能源供需形勢均要發生重大的挑戰,中國將重點加強能源方面的國際合作,制定有指導意義的路線圖,明確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轉型中的作用,促進可再生能源的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褚君浩:
太陽能光伏利用和技術新發展
隨著傳統能源的價格正在不斷地上升,太陽能電價不斷地下降。美國的一組統計顯示,預計到2015-2016年兩者價格持平。依據中國現在的情況,火電上網電價0.43/度,光伏0.7元/度,光伏組件7元/W,用20年,也就20塊,也就是7塊錢的投入產出是20塊,這樣算下來它的成本實際上0.35/度。光伏電價逐步下降,火電的價格逐步增加,總有我們平價的那一天。
現在光伏技術里面技術應用主要還是六個方面:集中式、分布式、農村電氣化、通訊、工業應用、分散利用。
集中式光伏電站目前我國已經建了很多,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商機,比如用機器人清掃。 分布式是我國現在要充分發展,因為目前它只有占到21%左右。農村電氣化,尤其現在的光伏農業是非常典型的。光伏農業,下面是農作物,上面是光伏發電。其他的應用,離網的應用,改善生態環境都有很多很好的用處,甚至有人提出來怎么樣利用沙漠的改造、荒蕪地區的改造,跟太陽能光伏事業結合。
HIT電池2003年已經出現在世界上。2016年10月27號日本也發布了HBC太陽能電池,組件效率24.37%。另一類電池就是光譜多結太陽能電池。光譜多結是利用太陽光光譜里面不同光譜段的能量,都把它轉換成光電池,發電多了,效率就提高了。所以要尋找不同的材料來適應不同波段的太陽光。鈣鈦礦結構太陽電池的效率可以達到20%左右。各種高效率的太陽能電池都在實驗室里面不斷地發展。也有人考慮在空間上面收集太陽能,用微波的辦法把它送到底下。
印度外交部新能源司司長K.Nagaraj Naidu:
2022年印度太陽能裝機100GW、風電裝機60GW
目前,印度占全球主要能源消耗的5.3%,超過了俄羅斯,成為了世界第三大消費國。可能到2040年,大部分能源的需求是來自于印度,這是讓人感到非常震驚的一個地方。能源需求增量當中25%是來自于印度,所以對全世界的公司而言,在印度會看到很多的機會。
印度42%的能源是需要進口的。目前印度面臨電力缺口大概是25-35兆瓦。隨著印度對能源需求一直在增長,我們需要能夠盡量減少進口能源依賴,這樣才能保證我們能源的安全.
為了減輕印度所面臨的能源挑戰,我們首先需要強調能源的效率,而且我們也需要尋找新的能源資源,這是我們應該集中注意力要做的一件事情。
印度的新能源裝機容量是36GW。我們也有一個計劃,到2022年,太陽能方面目標是100GW,在風能方面的目標是60GW。對于中國企業來講,他們應該可以找到一些機會,在印度這個地方,在新能源建設方面會有一些機會的。
對每個安裝的容量、每個安裝的設備來講,印度政府都會提供一些補助,中國企業真的可以來印度看一下,因為政府有很大的支持力度。
太陽能制造方面,現在印度做得并不是特別的好,很多產品都是進口。如果想看到印度制造方面的機會也可以來,我們已經使用了制造硅材料的技術,中國的公司他們有很多好的技術,他們的效率也是非常地好。
我們現在風電的生產能力只有10 GW,但是我們目標是60GW,所以在風能方面也有很大的機會。
印度在2018年的時候就可能實現光伏和火電的平價,其實根據實際情況,我們今年就已經實現了光伏和火電的電網平價,平均發電成本從國內燃煤火電項目掛鉤。
盈余生物可用性每年約為2.5億噸,對應潛在的約3GW使用量,目標是希望到2020年能完成16兆瓦的生物質發電設備的安裝。生物質能發電,印度把它叫做綠色走廊,相信中國很多同行們也有志于在這方面有所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