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消納能力不足,外送能力有限,省內裝機規模過剩,全省新能源布局相對集中,電價下降趨勢嚴重,企業讓利幅度較大……”以上重重問題已經對新能源企業可持續發展產生嚴重影響,作為甘肅區域最大的新能源企業,“打破”新能源棄風棄光瓶頸,甘肅公司迫在眉睫!
數據顯示,前五個月,該公司限電量3.09億千瓦時,同比降低39.29%,平均限電率15.09%,低于全省平均限電率3.79個百分點。
機制再造“破”難題
據了解,在過去的五個月里,該公司爭取發電權置換電量2.8億千瓦時,爭取交易電量8.43億千瓦時,占全省交易電量的11.84%。
首要舉措,就是該公司落實區域一體化營銷體系,狠抓全年計劃電量,針對交易品種、交易規則,“量體裁衣”,細化一場一策、一月一策、一日一策,加大與省電力調度中心、交易中心工作協調力度,足額結算基數電量,確保基數電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甘肅公司積極爭取集團內部清潔能源替代火電,與江蘇公司達成年度發電權交易計劃8363萬千瓦時,為全年爭取市場電量工作開了個好頭。
把脈電量“立”先機
電量是發電企業的“生命線”,甘肅公司牢固樹立“電量為王”的增發意識,認真分析各場站總體情況,結合電量負荷增長預測及甘肅省基數電量計劃情況,對標查找自身優勢,主動出擊爭取電量“蛋糕”份額。
目標即是動力,任務就是號角。該公司圍繞年度目標,把擔子扛在肩上、把電量抓在手上,自我加壓,積極爭取電量計劃高地,打好電量搶發陣地戰,科學研究增發電量策略,明確行動措施,按照“日報告,日分析,日調整”的動態調整方式,以釘釘子精神抓好增發電量工作。前五個月,該公司完成發電量17.4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6.6%;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831小時,同比增加264小時,高于區域新能源企業178小時,位居區域五大集團“三同”對標第1名。
“打破瓶頸”更需要一種“拼勁”
縱觀甘肅公司這幾年的發展,無不是靠著一股子“拼勁”干出來的。截至5月底,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60億元,同比增長34.71%,其中風電板塊收入6.0億元,光伏板塊收入1.6億元,破立之間,甘肅公司交出一份超出預期的答卷。
面對困局,該公司以提質增效增收節支為主要抓手,加強組織領導,及早安排部署,印發實施方案,確定5個方面40項工作任務,逐級傳遞壓力,層層落實責任,加強重點難點問題協調,抓好瓜州困難企業的扭虧治困,在拓市場、控成本、抓扭虧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穩增長目標初見成效,變革紅利開始有效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