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簡稱:《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實施,標志著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邁入新的臺階,在積極政策、法律鼓勵下,我國新能源行業實現了跨越發展。
2006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簡稱:《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實施,標志著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邁入新的臺階,在積極政策、法律鼓勵下,我國新能源行業實現了跨越發展。
也是在這一年,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銳風電”)成立,經過十年的發展,華銳風電從成立之初跑步追趕國外先進風電技術的初創企業,成長為我國風電行業領軍者,在“十三五”新的發展時期,正致力于向新能源綜合解決方案供應商的全新戰略升級,代表了我國風電新能源企業的十年發展縮影。
初創時期加速追趕先進技術
2005年底,受到我國《可再生能源法》實施等一系列風電利好政策的激勵,華銳風電正式成立,并首家引進了國際先進的兆瓦級技術,開發出了可適應全球各種風資源條件和環境條件的1.5MW系列化風電機組,實現了國產化兆瓦級風電機組的規模化生產,打破了當時國內無兆瓦級風機的局面。
華銳風電1.5MW風電機組上市不久,就受到了市場的廣泛歡迎,2008年,華銳風電躍居中國風機廠商出貨量第一名,為進一步追趕先進風機技術、提升國際競爭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后,華銳風電憑借著先進的技術創新能力,相繼完成了國內首臺3MW、5MW、6MW的研發和生產,不僅快速推動了我國風電行業的發展,而且形成了生產全球不同風資源和環境條件的大型陸地、海上和潮間帶風電機組的規模實力,充分適應了市場需求,風機產品在國內和國外市場均受到廣泛歡迎。截止2015年底,華銳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16240MW,海上風電裝機容量170MW,出口裝機容量381MW,在國內市場排名第二。
其中,華銳風電于2008年推出的國內首臺3MW風電機組成功應用于歐洲以外全球第一個海上風電場、中國第一個國家海上風電示范工程——上海東海大橋102MW風電場項目,對我國海上風電事業的發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隨著2015年底,這一項目中的華銳風電全部34臺3MW風機成功出質保,華銳風電在海上風電領域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加固。
戰略升級轉型迎接發展新機遇
今年年初,華銳風電發布了將向新能源綜合解決方案供應商轉型升級的全新戰略,表明華銳風電將轉換過去追趕式的發展思路,通過技術創新和升級等方式迎接“十三五”以來我國新能源發展的新機遇。
這顯示了華銳風電對我國能源發展形勢的準確預判。有關專家指出,“十三五”期間中國能源將告別以往的大躍進式發展,更加注重提質增效,在這一發展思路下,風電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成為必然出路。另一方面,我國在《巴黎協定》中允諾,至203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達到20%左右,表明建立現代能源體系,推動能源革命將是我國未來能源發展的主要特征。
華銳風電總裁徐東福在此前的采訪中曾表示,隨著風電上網電價的進一步市場化和消納問題的有效解決,風電等新能源行業將向更加健康、更具市場競爭力的方向發展,在這個過程中,行業內各企業需要及時作出自我調整,助力我國現代能源體系的構建。
從華銳風電最新發布的年中報可以看出,新戰略已初步取得成效。今年以來,華銳風電從研發、生產、銷售、運維服務、供應鏈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優化升級。憑借持續的技術創新能力,積極開拓分布式、風儲、風能微電網等新興市場的同時,華銳風電在風電運維、海上風電等領域也形成了領先實力。
華銳風電表示,華銳風電在技術產品、客戶服務、國際業務等方面已形成了核心競爭力,在新能源綜合解決方案供應商這一戰略的新起點上,華銳風電將踐行“力臻卓越,重塑華銳”的歷史使命, 在新能源時代實現全新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