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全球最大的管線專業博覽會——德國國際管材與線材展在德國杜塞爾多夫國際展覽中心舉辦。作為世界知名的大型環形鍛件供應商,山東伊萊特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伊萊特”)應邀參展,并展出了可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新能源、輸配電、機械工程等領域的自有產品風電法蘭、海上平臺鍛件等。展會期間,山東伊萊特展位共接待了來自5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近萬名客戶,受到了與會人員的一致好評。
山東伊萊特來自“鐵匠之鄉”山東省章丘市。如今這里建有數百家大大小小的鑄鐵廠,曾靠打鐵維持生計的“章丘鐵匠”們,正站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風口浪尖。從最初父輩創辦的村辦鑄鐵企業,蛻變成西班牙Forjas公司的跨國合作伙伴,山東伊萊特如今已在國際市場叱咤風云。領頭人牛余剛被國內同行視為化危機于生機的“狼人”,帶領山東伊萊特創造了國內風電法蘭的鑄造神話。
華麗蛻變:村辦企業跨出國門 試水風電法蘭國際市場
山東伊萊特位于山東章丘朱家峪風景區一隅。在這里,幾乎聽不到嘈雜的生產噪音,也聞不到刺鼻難耐的氣味。廠區內,是花園式的辦公樓宇建筑;走進廠房,生產流水線一塵不染,工人秩序井然。
山東伊萊特總經理牛余剛介紹,該廠最初是由章丘三趙村分管副業的村干部——他的父親創建的,通過村里集資,建起了幾間土坯廠房,在廢品收購站花800元買下一臺機床架,又到鄰村請來懂機械的師傅,三趙綜合廠揭牌成立。
山東伊萊特副總經理陳玉興介紹,起初廠里接的多是大企業不愿干的“打補丁”的活以及外貿公司介紹的零零碎碎的小活。在舉步維艱之際,廠領導毅然決定投入部分資金更新鍛打工具,從起初純人工的四盤紅爐,更新成鍛壓力量更大一些的夾板錘。上世紀80年代,廠里又引進了1人就能操作的空氣錘,這些打鐵工具的革新,可視為該廠原始資本積累下的“升級改造”。
當時,身為業務員的牛余剛為拓展業務四處奔波 ,而一筆外貿訂單的獲得,為該廠打開了一片新天地:“拿到了外貿訂單,就如同擁有了永不撤銷的信用證,可以直接到銀行貸款做項目。”
1993年,我國相關出口政策放開,牛余剛率先辦理了自營出口權證書,山東伊萊特正式進軍國際市場,自此每年出口創匯近二百萬美元。
1997年,西班牙家族企業Forjas公司來到中國采購法蘭,在廣交會上牛余剛經過不懈努力與該公司建立了貿易關系。2005年,遠赴歐洲考察的牛余剛敏感地注意到Forjas公司擴大了法蘭生產規模,于是他迅速決定新建山東伊萊特公司專門生產風電法蘭。
經過這一輪設備更新改造,山東伊萊特產品質量、產量大幅提高,不僅提高了企業聲譽,更促進了產品銷量,一舉躍居當地企業之首。這一系列舉措讓Forjas公司管理層刮目相看,并于2007年簽約買斷公司50%股份成立了合資公司,這一強強合作無疑為雙方打開了中國與歐美市場互通的雙贏局面。這一年,伊萊特生產的巨型法蘭遠銷歐美,出口貿易額達1902萬美元。
大國工匠:深耕精細化生產 小細節處謀求大效益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國外風力發電市場急劇下滑,國內市場風起云涌,大力發展風力發電已成國家倡導的方向,山東伊萊特快速反應,將市場戰略“由外轉內”,短時間內便在同行業中脫穎而出,成為國內生產風電法蘭的龍頭企業。
由山東伊萊特擔綱起草的《風力發電機組——環形鍛件》國家標準,伴隨風能管理歸入國家發改委大能源局,這一標準也確定為行業標準。
陳玉興表示,近幾年,鋼鐵、煤炭等傳統行業經濟效益正呈現“斷崖式”下滑,鍛造行業的利潤也不斷下降,不少同行正步履蹣跚邁入“去庫存”之路。
“傳統產業要想維持盈利,只有兩條路子,要么生產附加值更高的高精尖產品,要么向細節要效益,實現精細化生產管理,節約不必要的開支。”牛余剛斷言。山東伊萊特緊盯世界風電市場變化,自主創新,產品開發力爭持續領先,新產品累計銷售收入達7.73億元。
同時,山東伊萊特公司通過優化流程管理,努力打造風電配件名牌,以質取勝。公司請來了國內最權威的“黑帶”專家,嚴控生產線上的不合格率,實現“零缺陷”生產,短短一年半時間,設備維修成本減少了30%到40%,機器有效運行時間增加了30%左右。2009年公司被世界最大的風電設備公司丹麥VESTAS和西班牙GAMESA評為優質供應商。2015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9.9億元,利稅1.61億元,稅收806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38%、97%、76%。
據了解,近年來,山東伊萊特積極推行質量第一、用戶至上的方針,建立和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已通過德國TUV 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CE認證,英國NQA ISO14001環境及OHSAS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取得了特種設備壓力管道元件(A類)制造許可證,贏得了世界風電巨商丹麥維斯塔斯(VESTAS)、西班牙歌美颯(GAMESA)等著名風電商的產品認證,被指定為LM葉片法蘭亞洲供應商。同時,山東伊萊特還通過了電能(北京)產品認證中心有限公司的產品認證和中國船級社的認證,產品遠銷歐美、日韓及東南亞等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目前,山東伊萊特重工有限公司是中國鍛壓協會副理事長單位,是業內擁有龐大規模和深遠影響力的企業之一,總計有二十余家全球500強企業從該公司采購各類鍛件。
股市藍海:實體企業如何“順市”而上?
不久前,山東伊萊特正式獲批掛牌新三板。“民營家族企業要得到更長遠發展,就要突破自身管理體制上的束縛,跳出家族式管理的框框。”在牛余剛看來,上市能讓山東伊萊特真正成為一家公眾型公司,讓公眾共同參與和監管企業的成長。他認為,山東伊萊特的未來,必將是“實體+互聯網+資本運作”并駕齊驅的格局。
牛余剛表示,山東伊萊特公司將始終堅持科技優先的產品開發方向,在與西班牙合資的基礎上,以雄厚的資金支持和技術實力,在技術力量、工藝手段、生產加工設備、質量保證體系和檢驗測試手段(-50 低溫沖擊試驗)等方面,完全滿足風電塔筒連接盤及各類環形鍛件的生產制造要求,用一流的設備、一流的技術、一流的管理,制造出一流的產品,為世界及中國的風電產業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