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伊萊特能源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再獲歐洲海上風電大單,該公司將為荷蘭西部海域某風場提供40套西門子歌美颯8MW塔筒法蘭。
該風場水深14-38米,一二期項目總裝機752MW,使用94臺西門子歌美颯8MW海上風機,單臺風機的年發電量就足夠8000戶歐洲家庭使用。西門子歌美颯8MW風機是目前全球極為先進的機型,該風機目前已在歐洲、日本等多個地區和國家得到應用,具有極高的可靠性,預計2020年初產量將達到1000臺。
▲2017年,伊萊特就為西門子7MW風機提供了60+48套法蘭
隨著海上風電技術的成熟和電價的不斷走低,投資者越來越傾向于使用具有更大發電功率的機型,以減少總體建設和維護成本。針對這種變化,國內外主要主機廠商也紛紛推出自己的8-12MW機型,越來越多“巨無霸”風機的面世也對各類風機部件的制造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最基礎的結構部件,塔筒法蘭要承受整個風機以及葉片、風力等組成的復雜載荷。因此,法蘭生產商不僅要具備足夠的鍛造、軋環能力,還要擁有豐富的大件熱處理經驗,以確保產品轉型為大尺寸且內部組織高標準。
▲去年5月,伊萊特為全球風電巨頭GE打破世界紀錄的12MW Haliade-X樣機提供全套法蘭
談到國內外海上風電采購商的差異,伊萊特國際業務部部長趙明靜女士表示:
歐洲的總包方或業主都會直接審核法蘭供應商。法蘭屬于這樣一種部件,它的成本在風場建設的總體建設成本中占比很低,但卻又直接決定整個風機能否安全運行。不同法蘭廠之間的噸單價差異通常也就數百元,這種差異分攤到總體成本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在價格合理的基礎上,歐洲客戶會花更大精力去審核供應商的質量穩定性和交付及時性,這是一種極為理性的做法。海上風電的建設、維護成本是陸上風電的數倍,一旦錯過安裝“窗口期”或者服役期間發生部件隱患,這種風險都是采購方無法承受的。
▲伊萊特擁有全球首臺軋制直徑16米、高度3米超級軋環機,及配套的1.35萬噸壓機、直徑16米熱處理池、加熱爐、車床等,裝備能力雄厚
除本訂單外,伊萊特近期還將簽訂另外一個總數40套的海上風電法蘭項目,該項目位于臺灣沿海,總裝機640MW,計劃使用80套西門子歌美颯8MW風機。
目前,國內海上風電也正以蓬勃的姿態進入高速發展期,鑒于海上風場建設的巨額成本,業主和EPC總包方都應該加強海上風電法蘭等關鍵部件的審核準入制度,陸上風電時代的倒塔事故如果出現在海上,不論直接成本還是生態成本都將是及其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