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今年經濟工作中的五大重點任務之一,8月8日,國務院印發了“降成本”的綜合方案。
在此之前,多數地方省份已經出臺了各省降成本綜合方案。與地方類似,國務院方案涉及企業稅費、社保、融資成本、電費、土地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物流成本等多方面內容。
國務院“降成本”方案旨在通過1-2年努力,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取得初步成效,3年左右使實體經濟企業綜合成本合理下降,盈利能力較為明顯增強。
一些分析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地方出臺降成本很有必要,但要避免政策過于零碎不聚焦。一些制度性的問題,如融資難、稅費高等,還是需要通過推進相關領域改革來實現,否則是“治標不治本”。
國務院方案在強調要落實好已經出臺的政策,如推開營改增試點,年減稅額5000億元以上;清理規范涉企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落實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深化“放管服”,營造好的營商環境等,還著力推動制度性改革。
如為降低企業人工成本,國務院方案在鼓勵地方階段性地降低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事業保險等繳費比例基礎上,還提出——綜合采取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開展基金投資運營和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會保障基金,以及支持各地通過拍賣、出租政府公共資源資產等方式籌集資金,為降低企業社保繳費比例創造條件。
如為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國務院方案表示,要發揮開發性、政策性金融作用,為基礎設施建設和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長期低成本資金;支持有發展潛力的實體經濟企業之間債權轉股權;穩妥推進民營銀行發展,成熟一家、設立一家;推進企業發行外債登記制度改革,擴大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試點范圍,進一步簡化程序,合理擴大企業發行外債規模,放寬資金回流和結匯限制等。
如為降低企業用能用地成本,國務院方案提出,加快推進電力、石油、天然氣等領域市場化改革;完善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發電并網機制;2017年基本放開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價格管制,形成充分競爭的機制,使能源價格充分反映市場供求變化,提高價格靈活性;積極推進工業用地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供應,工業用地的使用者可在規定期限內按合同約定分期繳納土地出讓價款,降低工業企業用地成本。
國務院方案就“降低物流成本”提出總體目標——社會物流總費用占社會物流總額的比重由目前的4.9%降低0.5個百分點左右,工商業企業物流費用率由8.3%降低1個百分點左右。具體內容包括,盡快修訂《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科學合理確定公路收費標準,逐步有序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等。
為提高企業資金周轉效率,國務院方案還尤其提到,要多方籌集資金清償拖欠工程款。地方政府統籌置換債券資金在內的預算資金,按照相關規定妥善償還經清理核實屬于地方政府債務的拖欠工程款;通過出讓資產等方式獲得的增量資金,優先用于清償政府投資項目拖欠工程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