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成本約為1/3,而占地面積僅為1/30,并且無噪音,對環境影響較小。不過,其范圍內的高空必須禁飛。
目前,該項技術已經獲得投資公司的青睞,將在中國開展商業化開發工作。該投資公司負責人表示,之所以對其投資主要看中該技術是具有定價權和核心競爭力的創新技術。
最近一段時間,張建軍特別忙,他正在廣東組建廣東高空風能技術有限公司,打算逐步把美國公司搬到中國。同時,還將在廣東建立首個高空風能研究中心及風洞實驗室,并將在廣東建造首座10萬千瓦級高空風能發電系統。他透露,10萬千瓦級系統的發電成本約為0.2元/度。另外,如果一切順利,明年的上海世博會期間,天風公司在中國的第一臺樣機將正式與公眾見面。
我國是資源大國,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我國還是高空風能大國。
今年早些時候,美國媒體報道,科學家正嘗試用高空風電為紐約市供電。利用該技術,科學家將從萬米高空采集風能。
其實,我國江浙魯地區的高空風能密度遠大于紐約,為世界之最。
風電是現今世界發展最快的能源產業,10年來它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然而,目前的風能利用僅限于幾十米至百米的低空,其一大缺點就是不恒定可靠。而在幾千米至1萬米的高空,不僅風速更大,且風力穩定,一年中不刮風的時間不足5%。專家普遍認為高空風能要比地面高出數百倍。
斯坦福大學卡內基研究所的氣候科學家肯·卡爾代拉認為,風中包含的總能量是地球上的人所需總能量的100倍,但是大部分風能都位于高空。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教授布萊恩·羅伯茨表示,海拔4600米到1萬米的高空,氣流強勁穩定,是理想的空中風電廠。
雖然聽起來很美,但要制造一個高達萬米的渦輪機顯然不可能。目前,很多發達國家都在開發高空風電技術。
世界各地的高空風電
早在20世紀70年代爆發能源危機時,各類高空風電的設計就不斷涌現。美國能源部曾開展過一個高空風電項目,但是到了80年代,由于能源部官員將經費挪為他用,最終使其無疾而終。不過,發達國家對高空風電的研究并未停止。
據記者了解,目前主要有兩種高空風電的構架方式。第一種是在空中建造發電站,然后通過電纜輸送到地面;第二種類似放“風箏”,通過拉伸產生機械能,再由發電機轉換為電能。
荷蘭科學家放入高空的就是一個典型的風箏。2008年,據英國《衛報》報道,荷蘭代爾夫特工業大學的科學家將一只面積為10平方米的風箏放入1000米的高空,風箏通過拉與地面發電機連接的繩子最終產生了10千瓦的電力。研究人員還設計了一個由眾多風箏組成的梯形電站,能產生100兆瓦電流。
同荷蘭的風箏相比,意大利的裝置更像是放風箏的“旋轉木馬”。據意大利媒體報道,2007年,意大利推出了風箏風力發電機KiteGen的計劃。該裝置的發電原理是:500~800米高的風箏在風力作用下,帶動地面的轉盤在磁場中旋轉產生電能。研究人員通過計算估計,一個直徑1600米的轉盤、2000平方米的風箏的發電能力可達100萬千瓦,這相當于意大利目前電力的1/30。
當意大利在積極建造旋轉木馬風箏時,美國也推出了“高空風車場”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