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箏式高空模擬式發電機示意圖
近日,在山東東營舉行的2009清潔能源國際高峰論壇上,加州天風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建軍博士介紹了自己研發的高空風電技術,并透露將在廣東省建立中國第一個高空風電示范項目。
登陸中國的高空發電
北美東海岸和中國沿海地區是絕佳的高空風力資源區。
據記者了解,最先進的地面風力發電站的風力密度低于1千瓦/平方米。而在紐約上空急流附近,風力密度可達到16千瓦/平方米;中國陸地上空萬米高空處大部分地區的風力密度均值超過5千瓦/平方米,而江浙魯地區上空的高空急流附近的風力密度甚至達到30千瓦/平方米,為世界之最。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張秀芝提出,江浙魯是利用高空風能的絕佳地帶。張建軍表示,這也是他回到中國應用高空風電技術的原因之一。
張建軍出生于廣東省梅州市,畢業于中山大學電子系,后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曾在美國幾家公司擔任技術總監,擁有多項發明專利。2005年,他自立門戶,在加州創建了天風公司,發明了一種新型的高空風電技術,稱為“天風技術”。這也是一種“風箏”式的高空風電技術。
據他向《科學時報》記者介紹,天風技術的主要原理就是使風箏如滑翔機般借助風力上升,產生的拉力拉動纜繩帶動發電機發電;當風箏上升到最大高度后,再通過控制系統調整風箏翅膀的角度,使其利用自身重力下降。之后再上升供電,如此反復。
張建軍指出,這種高空風電技術主要有兩大技術難點,一是材料,二是控制技術。首先,為了把風箏憑借風力送上天,風箏必須采用超輕材料,同時具備高強度、耐腐蝕的特點。他最終選擇的材料直到最近兩年才被研發出來。而選用的纜繩雖然比水還輕,卻具有很高的強度,完全耐切割。
高空風電的原理雖然簡單,但具體的控制技術卻異常復雜、精細。通過幾年的研究,學電子出身的張建軍在控制技術上形成了突破。最終,天風公司在美國自主研制的3套不同功率的樣機不僅在臺風及暴風雨情形下能正常運轉;通過在各種天氣條件下的測試,張建軍還發現,同國外現有的高空風電技術相比,天風技術更為穩定,并且高低空皆可運行。
張建軍表示,同傳統風電相比,高空風電投資成本約為常規風電的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