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指導意見》提出不斷完善促進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體制機制,建立可再生能源電力綠色證書交易機制,可再生能源電力綠色證書可通過證書交易平臺按照市場機制進行交易,有利于以市場化的手段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從國際經驗來看,綠色證書交易機制即是配額制的一個配套機制,其目的是為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義務的承擔者提供一個靈活的履行義務的途徑。同時,《指導意見》指出,到2020年,發電企業非水電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應達到全部發電量的9%以上。發電企業可以通過證書交易完成非水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標的要求,能夠鼓勵可再生能源電力綠色證書持有人按照相關規定參與碳減排交易和節能量交易。通過配額制的方式,可促使火電企業增加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或者通過向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購買可再生能源電力綠色證書,可以有效解決地方政府和發電企業投資高污染低價電源問題,也減少了通過補貼形式發展可再生能源的資金壓力。同時,此次《指導意見》也是對我國碳減排目標的落地,可再生能源綠色證書制度的推進將為碳交易市場奠定基礎。
總體來說,根據國際經驗,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最終是需要基于市場機制的建設。然而,現階段我國還不完全具備可再生能源發展所需的市場化條件,“中國式配額制”與“統籌規劃”的有機結合,將是大勢所趨,同時也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可再生能源發展主要途徑??梢灶A見,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將迎來重要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