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鑫科技:盈利前景值得期待
類別:公司研究 機構:宏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王靜,胡穎,楊培龍,徐超 日期:2014-10-31
投資要點:
公司發布三季報,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0%,凈利潤同比增長435%,每股收益0.06 元。
業績符合預期。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2.09 億元,同比增長20%,凈利潤6034 萬元,同比增長435%,每股收益0.06 元,前三季度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4910 萬元,同比大幅度改善。分季度來看,公司Q1~Q3 毛利率分別為14.56%、18.41%和19.57%,盈利能力持續提升。公司前三季度銷售費用率4.26%,較去年同期提升0.46 個百分點,管理費用率5.46%,較去年同期下降0.67 個百分點,經營效率有所提升。面對強勁的客戶需求和持續下降的原材料價格,公司加大了采購力度,三季度末預付賬款5.5 億元,較年初增長101%,未來業績釋放能力較為充足。
現金充足,投資能力強。面對高景氣的市場需求,公司繼續保持了很好的現金流,三季度末賬面現金達到6.7 個億,此外公司的應收帳款達到9 個億,主要來自國內外的風電整機企業。公司將進入風電場開發運營領域,將借助于賬面現金,以及盤活整機企業的應收帳款,公司的投資能力非常強,可以撬動GW 級別的項目開發。公司已經在河北、新疆等地洽談了部分框架合作,其中河北項目可能會率先落地,風電場的開發將正式啟動。未來不排除公司進一步借助資本市場,加大風電場開發力度的可能,以提升資產回報率,進一步做大風電相關產業。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公司的風電鑄件業務景氣度將繼續提升,明年還將面臨市場的搶裝需求,盈利能力提升值得期待。此外,公司在風電場開發方面將大展拳腳,提升資產收益率。
中材科技:38.5億元收購泰山玻纖,成為中材集團玻纖平臺
公司是國內玻纖復合材料領導者。中材科技由科研院改制而成,是中材股份旗下玻纖復合材料的代表企業。公司依靠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將科研成果不斷產業化并開發新產品,擁有葉片、高溫復合氣瓶與隔膜/濾料等業務。自2006年上市至2014年,收入與凈利潤由6.49億與5716萬元增至44.2億與1.52億元,年均增速27%與13%;受益14年以來風電高景氣,15年上半年收入與利潤增速18%與415%。風電葉片在總收入與凈利中占比超過一半,是業績主要來源;但風電葉片具有明顯的周期性,造成公司業績較大波動。
38.5億收購泰山玻纖100%的股權并增發31.8億元,收購估值與二級市場相當。公司向中材股份增發2.4億股購買泰玻股權,共38.5億元;向盈科匯通等企業非公開發行1.71億股募集31.8億元用于20萬噸粗紗建設與補充流動資金。收購對應泰玻PB/14PE/15PE為1.48倍、48倍、14.35倍。目前泰玻對手中國巨石股價對應PB/14PE/15PE為3.91倍、37.09、16.3倍,收購價相對合理。中材股份持股在收購增發后由54.3%上升至56.4%,控股權不變。
收購泰山玻纖將完成玻纖全產業鏈的布局,業績承諾保證收益。公司業務涉及玻纖產業鏈的上游(工程與設計)、中游(特種玻纖制品)、下游(玻纖復合材料),獨缺玻纖粗紗(為玻纖制品的原材料)。收購泰山玻纖后將完成全產業鏈布局。泰玻是國內第三大玻纖企業,產能約50萬噸,未來幾年將增至70萬噸。玻纖紗近兩年受益風電高景氣,盈利回到較好的水平。但風電搶裝潮過后行業需求可能趨緩,且已有企業擴產,明后年玻纖盈利將有所波動。中材股份承諾泰玻15-18年凈利潤為26,828萬元、22,237萬元、31,0421萬元和46,248.54萬元;該承諾利潤對應單噸凈利約400-650元/噸,相對合理。
風電與玻纖仍將貢獻主要利潤,復合材料前景值得期待。風電行業在近兩年持續搶裝后需求可能有所放緩,但作為清潔能源前景仍看好,風電葉片與玻纖合理盈利分別在4-5及3億元,為主要利潤來源。復合材料更多依賴于公司進行產業化的進程與能力,其中濾料受益袋式除塵在電力行業的推廣應用,盈利上升速度較快:而軍工配套產品盈利高企且穩定,估計仍在供應。氣瓶、隔板、汽車復材受制于行業與市場,短期內仍會拖累業績。
受益國企改革,員工持股將激發內部活力。公司將成為中材股份的玻纖業務平臺,在未來將對龐貝捷中材金晶進行收購或注入。本次不超過153個管理層與核心骨干參與增發,出資不超過1.6億元,其中董監高共14人出資不超過2452萬元,價格18.58元/股,鎖三年。內部激勵制度加強有利未來公司發展。
湘電股份:湖南國企改革龍頭,三季報扭虧在望
事件
近期,湖南省長杜家毫出席湘鋼、湘電辦社會職能分離移交簽約儀式。他強調要大膽試、勇敢闖、踏實干,以分離辦社會職能為突破口,不斷深化國企改革,讓廣大國有企業卸下包袱、輕裝上陣,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市場經營主體,不斷做大做優做強。
評論
湖南國企改革風起云涌:湖南在國企改革的某些改革領域已經先行一步,走在了前面。按照湖南省委國企改革目標,到2020年,要爭取培育10家以上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行業領先、品牌知名、國內一流的優勢企業,2-3家主營業務收入過千億、具有國際競爭力、跨國經營的大型國有控股集團。根據計劃,2014-2015年為重點突破階段,出臺相關配套政策,指導企業制定深化改革方案;啟動混合所有制和經營者員工持股試點,并出臺相關政策;啟動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深化企業領導人員管理體制和勞動用工制度改革等;2016-2018年為集中攻堅階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進產權多元化,推進混合所有制和經營者員工持股;2019-2020年為成果鞏固階段,全面完成深化國企改革的各項任務。形成系統完備、運行有效的國資監管和營運制度體系,形成科學規范的國有資本投入和退出機制,形成企業持續改革發展的長效機制和更加市場化的經營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