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歌猛進,全面升溫。這是2015年風電行業呈魚貫之勢發展的真實寫照。這一年,風電并網裝機容量突破1億千瓦大關,我國并網風電容量持續3年領跑全球,并成為首個達到1億千瓦的國家。這一年,風電站在由替代能源向主體能源過渡的博弈關鍵節點上,棄風限電問題反彈,棄風率達15%,同比增長7個百分點。這一年,陸上風電價格兩次下調,風電在向合理布局、技術升級發展的道路上逐步嘗試擺脫補貼扶持。
“十三五”是我國能源轉型關鍵期,也是可再生能源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期。不論裝機風潮、政策護航,還是棄風瓶頸、降價風向,風電此刻的處境正是在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大局中向主體地位躋身的必然經歷。
政策 鋪軌裝機容量創歷史新高
2015年的風電會讓人永遠銘記“1億”這個數字。2月底,我國風電累計并網容量首次突破1億千瓦,我國并網風電持續3年領跑全球,并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達到1億千瓦的國家。風電也成為繼火電、水電之后,第三個邁入我國“1億千瓦俱樂部”的發電類型。風電行業提前10個月完成“十二五”并網裝機規劃目標。
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過后,風電行業繼續一路突進。受政策力度不斷加碼,風電整體環境利好的影響,據國家能源局統計,2015年我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3297萬千瓦,較2014年的1981萬千瓦大幅提高66.4%,新增容量再創歷史新高。累計并網容量達1.29億千瓦,同比增長34.2%,占全部發電裝機容量的8.6%,提高1.6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統計數據,去年前三季度新增并網風電容量僅為1248萬千瓦,意味著全年超過一半的新增業績是在四季度完成的。中國風能協會秘書長秦海巖表示,2015年的風電新增裝機容量是由環境治理和減排目標所決定的,風電上網電價下調的政策刺激又帶來搶裝風潮,各種因素疊加使得過去一年的裝機業績達到一個新的歷史高點。
與陸上風電屢超預期的表現相反,海上風電建設總體進展較為緩慢。自2014年底《關于印發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方案(2014~2016)的通知》發布以來,項目建設進度才明顯加快。然而,截至2015年7月底,已經投產和核準在建規模僅占2014年提出的1053萬千瓦裝機總目標的16.7%,仍存在一定差距。
秦海巖同時介紹,2015年作為“十二五”收官之年,見證了風電行業在產業整體水平上取得的可喜進步和成就。2015年風電發電量186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4%,占全部發電量的3.3%,比2014年提高0.5個百分點。目前,風電產業年均投資已達千億元,設計、生產、建設、運維的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正在逐步健全,在規模效益和技術進步的帶動下,我國風電度電成本持續下降,市場競爭力顯著提高。
國家能源局在2016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提出,2016年風電將力爭新增裝機達2000萬千瓦以上。雖然2015年末的搶裝潮及上網電價下調影響了投資熱情,但完成這一目標并不困難。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水能處副處長李鵬透露,“十三五”風電整體規劃會把握“穩中求進”的原則,保證不低于“十二五”時期的年度增量。
以風電核準容量數據來看,2015年,新增風電核準容量4300萬千瓦,同比增加700萬千瓦,累計核準容量2.16億千瓦,累計核準在建容量8707萬千瓦。新增核準容量的進一步提高也暗示了“十三五”期間風電依然樂觀的發展前景。但李鵬表示,如果棄風限電問題得不到解決,“十三五”風電并網容量達到2億千瓦的目標會很難實現。
“十三五”風電更注重政策落實
2015年,棄風限電問題反彈、并網消納步履維艱與裝機狂飆突進,共同構成了風電行業發展的兩極。新增裝機容量的大幅增長越發給風電并網消納帶來壓力。
據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2015年,全國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為1728小時,同比下降172小時。棄風限電形勢加劇,全年棄風電量339億千瓦時,同比增加213億千瓦時,平均棄風率15%,同比增加7個百分點。
“2015年棄風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80億元,棄風損失幾乎抵消了全年新增裝機的社會經濟效益。”秦海巖介紹。三北地區風電大發時節正是電網調峰最困難的冬季供熱期。甘肅成為2015年棄風問題最嚴重(棄風電量82億千瓦時、棄風率39%)、風電利用小時數最低(1184小時)的省份。吉林以棄風電量27億千瓦時、棄風率32%的數據退居第二。
2015年如此嚴峻的棄風形勢來源于新常態下電力需求增速放緩,風電本地消納不足以及部分地區風電配套電網建設相對滯后,調峰電源結構單一、比重較低,火電項目建設規模依然維持較高水平等復雜因素的影響。但從根本上說,風電消納更多的是利益分配問題。
棄風限電反復消長的困局也折射出,要從風電大國向風電強國邁進,我們還需經歷種種思考和嘗試。正如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所說:“可再生能源與傳統能源在同一個平臺上競爭是必然趨勢,也是其從替代能源走向主力能源必須要經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促使現有能源發展思維、體制機制、技術路線發生質變。”風電行業則需通過理順利益關系,使市場發揮主導作用,完善宏觀管理政策體系,不斷促進風電產業技術進步和產業整體水平的提升。
解決棄風限電問題是“十三五”期間風電行業的關鍵任務,也是風電持續發展的必解之題。2015年,國家在破解這一難題的路上不斷創新。
風電管理簡政放權充分激發市場活力,使市場在風電年度開發方案編制中起引導作用。三個梯度的年度建設規模規定使棄風限電比例超過20%的地區不得安排新的建設項目,風電增量存量與消納能力得以統籌考慮。
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首次明確了風電上網消納的責任主體,明確了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使風電上網消納有了實實在在的抓手。
陸上風電價格下調給風電企業帶來巨大壓力的同時,也引導風電投資向中東部轉移,一定程度上控制風電大基地的裝機節奏,支持中東部地區發展低風速風電場,倡導分散式開發。
合理調整結構布局,統籌控制存量增量,深化電力體制改革以協調平衡利益分配,以市場競爭推動技術進步、實現成本下降,逐漸不再依賴補貼。李鵬表示,“十三五”風電行業要破除棄風限電這一發展的最大障礙,就不能僅僅著眼于裝機目標,而更應聚焦政策的落實,著眼增長質量,著力穩中求進。中電新聞網
金風科技:15年市占率達到27%,龍頭地位穩固
據彭博新能源財經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陸上及海上風電總裝機容量達到29GW。其中陸上風電裝機容量達到28.7GW,遠超2014去年。裝機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2015年中國前四大整機廠商總裝機容量達到16GW,占比達到55%。
金風科技表現搶眼,2015年裝機容量達到7.8GW相比14年4.4GW增長77.27%,市場份額達到27%,超過14年的19.12%,穩居市場龍頭地位。展望未來,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近年來新能源在我國發展十分迅速,“十三五”規劃新能源目標上調基本確定,風力發電有望達到2.5億-2.8億千瓦,公司作為行業絕對領導者,盈利有望持續高增長。
公司預計15年凈利潤同比增加50-100%,業績再度驚艶。我們預計公司15-17年分別實現凈利潤33.85億元(YOY+85.03%)、38.34億元(YOY+13.26%)、44.51億元(YOY+16.08%),EPS1.24、1.4、1.63元,當前A股價對應15-17年動態PE為12X、11X、9X,公司作為最具競爭力的風電全生命開發企業投資價值凸顯,維持“買入”建議,目標價20.00元(2017年動態PE12X);H股股價對應15-17年動態PE7X、6X、5X,同樣給予“買入”建議,目標價12.00HK$。
風電上網標桿價格下降,有利于技術優勢企業:發改委近日出臺通知對陸上風電項目上網標桿電價進行調整:2016年、2018年一類、二類、三類資源區分別降低2分錢、3分錢,四類資源區分別降低1分錢、2分錢。
此次調整幅度基本符合市場預期,設定兩檔調整,16-17年可能會引發一輪搶裝熱潮。上網價格的下調會倒逼風電企業成本下降,推出更高效的產品,長期來看平價上網未來是大勢所需,技術及規模上具有優勢的企業將會受益。金風科技作為行業絕對龍頭,持續看好其未來發展。
特高壓投資加速,有望緩解幷網消納問題:目前我國棄風限電情況仍然比較嚴重,據統計15年上半年棄風率達到15.2%,有效解決棄風限電的關鍵是特高壓的建設。根據國家電網的規劃“十三五”期間,在“四交五直”工程基礎上加快“五交八直”、“十交兩直”特高壓工程建設,2020年前特高壓項目投資至少達到7000億元,屆時將建成東部、西部同步電網。未來特高壓的快速建設,有望緩解影響風電發展的幷網消納問題。
安邦系多次增持占總股本14.99%,看好公司未來發展:近日公司公告稱截止15年12月31日安邦及其子公司持有金風科技A股3.69億股,占A股16.5%,持有H股4122.4萬股,合計持有4.1億股,占公司總股本14.9%,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安邦系增持表明對風電行業發展的樂觀態度,對作為行業龍頭的金風科技未來前景的期待。
天順風能:走向全球化,風場運營添助力
已經成為GE、Vestas、Siemens、Gamesa、Suzlon、Repower等一流國際風電設備整機廠商的全球風塔指定供應商,風塔產品銷往美國、加拿大、歐洲、南美、印度等全球市場。
公司海外銷售與利潤占比高,受益匯率貶值彈性大。
公司憑借良好的綜合管理能力,在國際市場上產品具有較大的成本優勢,國際風電巨頭對公司的采購量逐年增長。海外收入占比始終超過60%,而且由于海外毛利率高于國內,運費低于國內,因此公司的海外利潤占比要高于收入占比,始終超過70%。同時公司有大量在手海外訂單,絕大多數是以美元結算,受益于人民幣貶值,公司的銷量、利潤率都能夠得到大幅度提高。因為公司凈利率水平維持在12~13%,業績向上的彈性非常大。
全球產業鏈布局合理,制造能力世界領先,契合行業發展趨勢。
上市之后,公司新建設了全球領先的太倉港區生產基地,加工能力更強,生產效率更高,地理位置與運輸條件更好,提高了公司在海外高端市場,以及海上風電市場的競爭力。2013年收購Vestas在丹麥的風塔工廠,十分有利于公司開拓歐洲市場以及海上風電的風塔市場。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帶動下,國內運營商和整機制造商在海外市場發力,將幫助公司提高海外市場的占有率,中標龍源電力南非項目2.86億元的風塔合同,僅僅只是開始。
整合優質風場資源,滾動開發能力強,運營規模高速增長。
北京宣力具有很強的優質風場資源獲取能力,而上市公司主業能投提供充沛的現金流。北京宣力在出售宣力控股剩余55%股權,并受讓1.7%的上市公司股份后,與上市公司之間形成密切的利益綁定,北京宣力的風場資源優勢和公司的資金優勢實現了強強聯合,為風電場運營業務的高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行業規模擴大,政策利好不斷:目前國家出臺多項政策促進風電幷網消納,確保風電等清潔能源優先上網和全額收購,利好政策出臺緩解不斷增長的裝機容量給風電消納帶來持續壓力,提高風電消納能力保障清潔能源高效利用。在風電管理上繼續減政放權,調動地方政府和企業發展風電的積極性,激發市場活力、促進風電產業健康發展。政府擇優補貼,通過財政資金支持促進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