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風電是中國風電企業現在和未來的必經之路。然而,中國海上風電起步較晚,還處在一個比較前期的階段,甚至可以說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但是,業內人士也表示,雖然風險很多,但隨著國內陸上風電優質資源越來越少,發展海上風電是大勢所趨,必須要有信心。
促進能源結構優化調整 海上風電迎來暴走黃金期
隨著中國能源結構的不斷調整,風能因其巨大的社會和環保效益而被中國政府視為能源發展的重點。去年12月,中國國家能源局發布了《全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方案(2014—2016)》,其中44個海上風電項目被列入建設方案,總容量超過1000萬千瓦,中國還提出了2020年建成3000萬千瓦海上風電發展目標。
海上風電是中國風電企業現在和未來的必經之路。一方面,我國海上風力資源儲量豐富;另一方面,我國海上風電資源靠近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尚不存在棄風限電的問題。
與內陸地區風電能源需求不足的情況不同,中國國電集團總工程師張宗富表示,“中國海上風能資源豐富,加快海上風電項目建設,對于促進沿海地區治理大氣霧霾、調整能源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海上風電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然而,中國海上風電起步較晚,還處在一個比較前期的階段,甚至可以說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許多前期建設的項目如今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問題,比如工程拖期、施工難度大、運行設備的腐蝕等。眾所周知,海上風電的高成本對行業的發展尤為不利,由于海上風電環境特殊,對于風電機組、輸變電設施、運行維護都有特殊要求,導致無論風機設備還是運維成本都要高于陸上價格。通常海上風電項目成本約為陸上風電的2倍。在風電機組運行壽命一定的情況下,投入成本高自然會增加發電成本。
還有業內人士表示,進展慢背后關鍵還是利益,近海涉及眾多利益主體,建設風電一旦與其形成沖突,就需要權衡。比如,建設一個海上風電項目,對當地經濟拉動十分有限,不能對投資、就業、稅收形成帶動,部分地方政府的協調積極性就不高。對于企業來說,在未來發展中,維護好海洋、海事、環保等任何一方的關系都十分重要。
再加上,中國海上風電無論從技術方面還是政策和管理方面,與歐洲等發達地區還存在較大的差距。2014年,歐洲新增海上裝機容量148.3萬千瓦,占世界新增總量的87%。目前,中國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只有80多萬千瓦,要實現在2020年建成3000萬千瓦的目標,中國的壓力著實不小。
但是,中國風能協名譽理事長施鵬飛表示,雖然風險很多,但隨著國內陸上風電優質資源越來越少,發展海上風電是大勢所趨,必須要有信心。目前中國海上風電由‘積極推進’改為‘穩步發展’。已經安排了1000萬千瓦的海上風電項目做準備,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
中國各大電力企業已經或正在開發建設一些海上風電項目,積極推進一大批海上風電項目的前期開發。截至目前,中國國電集團已經在江蘇建成海上風電48.2萬千瓦,是亞洲最大的海上風電場。下一步,國電集團還將重點開發在福建、江蘇等地的多項海上風電項目。
與內陸地區風電能源需求不足的情況不同,業內專家表示,盡管當前國內海上風電的制約因素比較多,但是中國海上風能資源豐富,加快海上風電項目建設,對于促進沿海地區治理大氣霧霾、調整能源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