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產業越來越重視運維市場,無論是對OEM制造商還是對業主,他們最關心的就是如何提高風機的穩定性和利用率。殼牌在風電領域積累了近兩萬臺風機的油樣數據庫,我們可以根據數據庫,給出一些預見性的建議。多年的經歷和積累大大增強了殼牌在潤滑油產業的實力。”殼牌(中國)有限公司工業潤滑油銷售總經理陳斌說。
實際上,未來社會發展將會是大數據的時代,一些風電企業創建了大數據監控平臺,建立運行數據庫和風資源數據庫,為機組長期穩定運行和優化升級提供數據依據。截至目前,我國在運行的風機約7萬臺,按照新的規劃,到2020年將達到12萬臺左右。每一臺風機,每天都形成實時監控的數據流,其中有大量在線潤滑油分析數據和離線潤滑油分析數據。目前的風機運行數據比較分散,整機廠商、風場業主接收的數據主要來自于自己管理運行的風機,風機運行數據不能整合分析,大數據的“大”不能全面匯集,主機廠只能對各自的風機運行數據進行統計,風電業主亦然。
“信息化管理將搭建大數據挖掘、智能分析與診斷、狀態檢修實施以及運維決策智能化等平臺,可以使風電企業在無人值守的條件下,對所轄各風電場進行集約化管理,所有運維所需的人、財、物等要素高度智能化匹配,使企業的運維成本大幅下降。”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說,用信息化提升經營管理的風電企業將享受更多信息化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在大數據的前提下,對風電設備的專家診斷系統可以更加完善。而診斷過程是風機發生故障時發出診斷需求、申請診斷,由本地專家診斷進行判斷是否需要進 行遠程診斷,如需遠程診斷,可通過知識庫獲取相關信息,進行人工的輔助分析。
“風電行業的意義在于向終端消費者提供更穩定、更清潔、更廉價的電力,這是行業存在合理性的根據,也是業界努力的方向。共建并分享運營數據,進而激發這些數據的全部潛力才是風電行業迎接大數據時代的應有姿態。”殼牌工業潤滑油專家如是說。事實上,殼牌集團擁有全世界領先的非獨立數據公司,也是全球IT產品的最大采購商之一。互聯網和數據已深入運用于從上游石油天然氣開發到各個下游業務并創造巨大價值。
在潤滑油業務中,殼牌勇于探索用戶群體特點,深入了解客戶設備整個價值鏈中的每一環節,制定切實可行的“互聯網”戰略。把客戶作為最優先級,從以產品為中心轉變為以客戶價值為中心。利用互聯網收集和分析廣大客戶群體,整合優勢資源,優化客戶獲得殼牌產品和服務的成本和時間。最后,利用數字化媒體,與客戶進行無縫化、扁平化的溝通和互動,根據所收集的數據來洞察發展趨勢,驅動商業行動并獲取業務回報。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也讓風電機組及其設備變得更加智能化。風電機組的智能化,就可以采用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即所有的電氣控制都由一體化的設計來完成,優點是增加用戶收益,提高可靠性、可用率、電量產出,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