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華能集團試點把甘肅的風電與陜西的火電進行置換,消納甘肅風電的同時,促進陜西的節能減排,但最終遭到了陜西地方政府的反對而被擱置。
“外省發出的電賣到本省,稅收歸外省政府,本省政府憑什么同意。”一位電力行業從業者解釋道。經濟下行,各地政府都希望挽救自己省內的經濟,滋長了地方保護主義。
歐陽昌裕在接受《能源》記者采訪時建議:“跨省協調難度大,牽扯利益多,考慮如何從省內協調是當前達坂城走出困境的權宜之計。在省內,當地政府就把所有關系協調好了,如果牽扯到跨省利益,協調難度很大。”
新疆建有大量的自備電廠,由于新疆、煤炭、礦產資源豐富,自備電廠主要為了吸引投資而建。這些電廠不上網,自發自用,但主要以燃煤作為原料,造成了嚴重污染。
從相關部門獲得數據顯示,新疆自備電廠運行時間為6000小時,相比公用電廠的4700小時,還有很大的壓縮空間。有業內人士做過一筆測算:“壓縮1000小時,風電企業讓利額度達150億。”
“等外送通道已經來不及了。就算等到了,下游市場也不行了,和自備電廠風火置換雖然我們會承擔損失,總比讓所有員工放假休息好。”一位電力企業負責人呼吁道。
在西北地區的其它風電區域,并不是沒有先例,今年5月中國鋁業蘭州公司3個30萬火電機組曾拿出6億千瓦時發電量與甘肅的新能源企業做發電交易。部分新能源企業給出的報價已超過火電0.325元/千瓦時標桿電價,自備電廠自己不虧錢,反而還能增收。
“當務之急,還是政府要牽頭重視起來。”歐陽昌裕告訴《能源》記者:“棄風限電的根本問題,是過去規劃的高度不夠導致地方政府為了政績,大干快上。其實風火置換無法對棄風限電問題真正起作用。但若能把西北地區20%轉移到電力負荷區域,而不是過多集中在三北地區,這些地方的棄風問題都解決了,但這樣做的前提,是規劃的高度要站在國家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