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5萬千瓦海上示范項目投產發電,對海上風電風資源評估選址、規劃設計、施工建設、運行維護起到了積極的指導示范作用;2012年12月,示范增容5萬千瓦項目投產發電,該項目充分利用已取得海域使用權的剩余機位,大大提高了單位海域面積的風能開發效率;2014年6月,龍源3萬千瓦試驗驗擴建項目投產發電,該項目機組單機容量均為4MW以上,為國內海上風電大機組提供了試驗平臺;2015年6月,龍源示范擴建20萬千瓦項目建成,該項目離岸更遠,是國電集團首次建設近海風電項目。
與陸上風電相比,我國沿海地區經濟發達,電網接納風電能力較強,不存在電量消納問題。目前,我國正在積極推進海上風電發展。
2014年6月,國家發改委發文,正式明確海上風電項目電價,其中近海項目為0.85元/時,潮間帶項目為0.75元/千瓦時,給開發海上風電的運營商吃下了一顆“定心丸”。2014年12月國家能源局印發《全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2014-2016)方案》,規劃建設44個海上風電項目,總容量超過1000萬千瓦。截至目前,全國海上風險裝機總量僅80萬千瓦,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在上述建設方案中,國電龍源共有8個項目、共170萬容量被列入規劃,約占全國總量的16%。下一步,國電集團將重點開發福建南日40萬千瓦,江蘇蔣家沙30萬千瓦和江蘇大豐20萬千瓦等項目。
如東海上風電場所在區域地處東亞至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的中間位置,每年有近百萬只鸻鷸類、鷗類遷徙經過該地區。其中不僅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臉琵鷺、二級保護的東方白鸛,還發現國際極瀕危鳥類品種勺嘴鷸。同時,如東海域漁業資源豐富,蘊藏多種暖溫帶性質海洋生物,黃鯽、棘頭梅銀鯧、刀鱭等魚類30余種,文蛤、四角蛤蜊和青蛤等資源超過萬噸。
項目建設伊始,有人對海上風電可能破壞當地生態環境表示了擔憂。但這些年的開發經驗表明,如東的海上風電開發建設并未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當地成立的鳥類觀測站已經成為一個生態保護基地,每年吸引大量國內外動物保護專業人士和游客前來參觀游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