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金秋十月,剛滿半歲的上海電氣成為華寧縣第25戶規模企業,中復連眾風機葉片項目即將啟動。加之此前落地的藍天重工風電塔筒項目,匯集塔筒、風機、葉片“三大件”的華寧工業園區開始吹響打造云南風電設備制造產業基地的號角。
短短四年時間,華寧縣是用何種魅力吸引了上海電氣、青島天能、連云港中復連眾等一批國內知名風電設備制造企業集聚一堂,并快速形成目前國內風電設備制造產能配套最齊全的集聚區,成為全市發展裝備制造業的一枝獨秀?
讓投資看到機遇
2012年的深秋,寂靜的華寧縣磨豆山上,隨著挖掘機的轟鳴聲,寬闊的道路向座座山峰延伸,隨之在沉寂了千萬年的山巔之上矗立起24座高聳入云的風力發電機組。
當華寧縣引進中廣核投資4.58億元建設玉溪首座風力發電場之際,決策者們敏銳地意識到在“風電南下”背景下,招商引資開發風電,不僅能讓風能轉化為電能形成經濟效益,還能依托風能資源開發引進關聯設備制造形成產業聚集,進而放大資源效益打造大風電產業集群,推動縣域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加快發展。
華寧縣副縣長張偉紅認為,將產業發展機遇變成投資者認可的投資機遇,是華寧之所以能吸引國內知名風電設備制造企業的關鍵所在。
玉溪市可供開發的風能資源達800萬千瓦,按每臺風力發電機組裝機容量2千瓦計算,需建4000座風力發電機組。云南省可供開發的風能資源達2000萬千瓦,按此標準計算,需建設1萬座風力發電機組。如果以建成年產400臺套風力發電機組產能規模計算,需要生產10年才能滿足玉溪的開發需求,如果是面對全省市場,需要生產25年才能滿足。
如果在華寧實現風電設備制造全產業鏈聚集,就國內市場而言,不僅可以快速搶占玉溪和云南市場,而且隨著國家西部開發戰略的實施,還可成為布局西南的有力保障。就國際市場而言,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將為成套產能搶抓機遇走出國門,輻射南亞東南亞市場提供有力支撐。
一臺風力發電機組的使用壽命約為20年左右,之后將進入下一輪設備更換期。按此測算,在形成風力發電設備制造產能后,還可立足云南、面向西南、輻射南亞東南亞市場,建立設備維護服務中心,通過實現產業鏈延伸,完全可以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運營模式。
當華寧縣通過中廣核牽線搭橋與上海電氣、青島天能、連云港中復連眾三大風力發電設備制造企業洽談招商引資事宜時,成功地將自己對產業發展機遇的認識轉化成了打動投資者的“敲門磚”。
讓企業得到支撐
在藍天重工生產車間里,切割機上的鋼板火花四濺,塔筒之下電焊槍噴射著藍光,露天吊裝場上,工人正忙著吊裝巨大的塔筒,今年企業將完成275套塔筒生產任務。
同樣是在2012年深秋,當華寧縣與青島天能成功簽訂投資協議后,由其投資組建的藍天重工成為落戶華寧工業園區的首家風力發電設備制造企業。一年后,當其建成年產200臺套風電塔筒一期項目時,手上已經接到了整整一年的訂單,隨及啟動二期項目,并快速形成400臺套產能規模。
張偉紅認為,讓落地企業投資實實在在得到支撐,是華寧之所以能快速推進風電設備制造全產業鏈建設的關鍵所在。
一套風電塔筒重達140至160噸,一臺風力發電機重達85噸,一套風電葉片也有7.5噸。如果要將總重量250噸左右的“三大件”從上海、青島、江蘇運至云南,超過2500公里的運距所需費用高達75萬元。如果將產能布局華寧,可大幅降低運輸成本。
在江浙沿海發達地區,一名普通工人的月薪要超過5000元,技術工人的月工資高達15000元。如果將產能布局華寧,不僅可大幅降低勞動力成本支出,同時還可享受國家西部開發高新技術企業“兩免三減半”稅收優惠。
項目落地華寧,按照招商引資政策,采取“一企一策”措施,實施投資獎勵以及標準廠房租用等一系列扶持,幫助企業有效降低投資成本。同時,通過協調風能資源配置,幫助企業快速拓展產品銷售。
省投資、降成本、減支出、得優惠、有市場。當華寧與上海電氣、青島天能、連云港中復連眾三大風力發電設備制造企業洽談招商引資事宜時,成功地將這一系列產業發展支撐條件變成了吸引投資者的“吸鐵石”。
在這樣的支撐條件下,第一個投資華寧的藍天重工在形成400臺套產能后,產值以每年億元級速度增長。剛剛落地的上海電氣建成400臺套風力發電機組產能后,一口氣吃下了近8億元的訂單。隨之而來的中復連眾年產400臺套風機葉片項目也簽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