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風電設備,市場對新能源的狂熱追捧,使得這些新興產業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成為國家抑制產能的重點領域。
在昨日舉行的“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等情況發布會”上,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巡視員熊必琳表示,由于新興產業準入門檻和產業發展上還沒有達到完全匹配,造成信息披露不充分。
今后,有關部門將通過更多的信息披露,讓投資者更多地了解新興產業的情況。
同時,對于國務院38號文件的落實問題,熊必琳表示,38號文件中提出的九項措施已經明確分解到各部門,其中發改委產業協調司正在抓緊制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會按照要求在最短的時間內盡快出臺。
新興產業信息披露需細化
據熊必琳介紹,造成新興產業局部過剩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國家在一些新興產業的市場準入門檻,包括創意產業的發展上,還不是完全匹配的,我們在逐漸完善。
以風電機組為例,2008年底,已經安裝的風電機組11638臺,裝機總容量1217萬千瓦。但是,由于各地發展的不平衡,同時沒有考慮到資源狀況、布局狀況,所以出現了投資一哄而上、重復引進和重復建設的現象。
目前國內風電機組整機制造企業已超過80家,不僅如此,仍有很多企業準備進入風電裝備制造業。
“按照這個推算,2010年我們的風電裝備產能將超過2000萬千瓦,而每年裝機規模是1000萬千瓦左右。”熊必琳說,“目前,包括信貸、土地、環保、證券、監察、項目審核以及行業管理部門正在密切配合,對當前抑制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會起到一個良好的促進作用。”
不過,國家在抑制產能過剩的政策實施后,行業內卻出現產能反彈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