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5月13日,筆者在國華神木風電場所在地——太和寨辦事處墩梁村看到,一架架高大挺拔的風機屹立在山上,轉動的風車與綠意盎然的樹木形成一幅壯觀獨特的風景。這轉動在黃土高原上的66臺風機同時開創了神木過去以煤為主能源結構的先河。
新能源填補空白 推進能源結構調整轉型 風能作為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開發的潛力,受到廣泛重視和關注。神木墩梁村地勢高,地域開闊,氣流通過時能產生很大的增速效應,具有利用風能資源的良好條件。
馬大慶向筆者介紹風機平面布置圖
2012年8月,國華風電神木墩梁項目落戶太和寨辦事處墩梁村,填補了南部鄉鎮無工業的空白,對調整神木產業結構起到了積極的引領和促進作用。
國華風電神木墩梁項目部經理馬大慶告訴筆者,僅去年,電廠一、二期的66臺風力發電機組發電1.4億千瓦時,三期正在組裝建設,年底有望并網發電,這主要得歸功于墩梁村豐富的風能資源。
據了解,該項目建成后,每期每年節約標準煤約3.0萬噸,減少煙塵排放量400多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300多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9萬多噸,大大減輕了縣城的大氣污染。
風電落戶墩梁 帶動周邊村民致富 墩梁風電項目在追求自身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帶動了周邊村民致富。據介紹,該項目不僅讓村民得到可觀的土地租金收入,而且村里在該項目務工的村民累計近300人,讓當地村民就近務工。項目建設初期,一些村民還把挖土坑、拉線路等技術含量低的活包下來,找當地群眾干,幫助他們獲得了一些經濟收入。
位于太和寨辦事處墩梁村的神木風電場一角
弓汶源是該項目的神木籍員工,他于2013年通過校園招聘進入該企業,目前,在墩梁項目部工作。談及初衷,他回憶,自己一心想畢業后回神木找工作,當時聽說這么大的項目要進駐自己的家鄉,便決定去應聘,沒想到順利成為該項目的一員。目前,和他一樣的還有5名大學生。
隨著風電場在墩梁村落戶,往日寂寥的黃土地上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還吸引了不少游客和攝影愛好者駐足欣賞。
太和寨辦事處重視該項目的落戶發展,全力做好“后勤”服務工作。該辦不僅全力以赴幫助該項目開展落戶、開工、投產等環節的服務工作,還組織專業人員協助完成批報和征遷兩個難點工作,確保項目建設有序推進。

截至5月13日 安全運行534天
據悉,國華風電神木墩梁項目總體規劃項目共6期,該項目是榆林市2011年在西洽會上招商引資的項目,是陜西省2012年重點清潔能源項目,是榆林市重大建設項目。該項目于2011年12月,獲得省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核準,是神木縣首個清潔能源項目,填補了神木縣無煙電廠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