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風力發電技術已成為我國新能源開發和可持續發展的一項最為成熟的領域。
我國的首座風力發電場是哪一座?相信能回答出來的人并不多。那就是坐落于寧波北侖區甬江入海口南岸笠山之上的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風力發電試驗場,這是我國首個并網發電的風力發電場。
1979年底,我國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簽訂了風力發電試驗項目,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提供開發資金9.3萬美元,我國出資12萬元人民幣。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浙江沿海建造試驗風電場的要求,我國相關部門把風電試驗場的具體選址和建設方案交由浙江省電力公司負責。
浙江省電力公司根據當時電網的布局情況,經過對各地風力堪測比較,最終把全國首座風力發電試驗場址確定在笠山頂上,共占地5514平方米。試驗風電場于1980年動工,一期裝機的兩臺風力發電機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提供,其中一臺為美國制造的10千瓦風力電機,另一臺為英國 制造的4千瓦風力發電機,發電后經變頻升壓并網于當地的10千伏配電線路。
1981年3月,一期兩臺總裝機14千瓦的風力發電機正式投入試驗運行,標志著我國風力發電開發和利用邁出了實質性的第一步。風電試驗場正式投運后交由浙江省電力修造廠負責運行管理,并把每年的試驗運行情況報送給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笠山試驗風電場的建成,給浙江電力修造廠研制和開發國產風力發電機提供了一個實驗基地。
1981年,笠山風電試驗場又增裝了由浙江電力修造廠自行研發制造的額定功率為1千瓦的國產風力發電機一臺,和由該修造廠與清華大學機電系共同研制的額定功率為4千瓦的風力發電機一臺。
1986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又提供了由美國生產的三葉片立軸式和英國制造可變幾何型風力發電機各一臺,裝機額定功率分別為5.1千瓦和4千瓦。1987年,試驗場又新增一臺由浙江電力修造廠研發風力發電機,額定功率為1千瓦。
1988年,由中國科技大學研制的風力發電機進入笠山風電試驗場,該電機額定功率為4千瓦。1990年,由浙江電力修造廠研制的兩臺風電機現身于該試驗場,發電額定功率分別為0.3千瓦和4千瓦。
截至當年底,笠山風電場的風電總裝機功率達到了37.4千瓦。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援建的笠山風力發電試驗場,最終關閉于2005年。這個歷經25年的我國首座風力發電試驗場,并不是一個以發電為主的風電場,所以總裝機功率不大,而其真正發揮的作用在于為我國風電事業的發展提供了經驗。25年來,該風電場不僅為我國風力發電的運行提供了通過實驗得來的大量的科學數據,也為推進我國國產風力發電機發展測試了大量技術數據,為日后我國風電機的國產化、大功率化、風電場安全運行管理、大功率發電并網技術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