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大部分地區頻繁出現霧霾污染,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現階段,湖北省正積極推進大氣污染治理,省內能源企業在治理霧霾方面將有何舉措?3月5日,本報記者就此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電力公司總經理尹正民。
中國能源報:湖北霧霾天氣的主要成因是什么?電網企業在治理霧霾方面有何良策?
尹正民:從電力能源供應領域來看,湖北霧霾天氣與全省主要依賴燃煤發電有關聯。2014年,在三峽水電大量外送的條件下,湖北主要依靠境內火力發電來保障全省電力供應。去年,全省全社會用電量為1657億千瓦時,其中使用火電為997億千瓦時、占比達60.2%,消費電煤達4608萬噸。在全省能源資源貧乏的環境下,如果繼續依靠火電彌補缺口,需要新建6-8個火電廠,按照滿足新增900億千瓦時用電量的需求測算,每年全省將新增消費電煤600萬噸以上,對今后全省霧霾天氣治理帶來的壓力更大。
特高壓跨區輸電是減少霧霾的有效手段。湖北必須轉變能源生產與消費方式,加快建設以特高壓跨區電網為重點的堅強智能電網,增強湖北電網吸納外省火電和清潔能源的能力,以解決能源資源不足、電力負荷緊缺的問題,并緩解空氣污染治理的壓力。
“電從遠方來,來的都是清潔電。”經測算,到2020年,我省如果建成投產蒙西-荊門-長沙、張北-武漢-南昌以及荊門-武漢特高壓交流工程,湖北接受外電能力可達1000萬千瓦,相當于“引進”三個葛洲壩電站的電力資源,每年可節約電煤1800余萬噸。通過特高壓將西、北部的能源特別是清潔能源送到湖北,讓西北地區干燥干凈的“風、光”越過秦嶺吹到荊楚大地,與我們千湖之省的“濕潤”稟賦中和,在滿足全省電力需求的同時,造就宜居環境。
中國能源報:治理大氣污染,一方面要減少新增燃煤排放,另一方面也要減少存量的污染排放,有什么好辦法嗎?
尹正民:電能在終端消費環節的轉換效率和排放明顯優于煤和油,1噸直燃煤的平均利用率僅為電能的30%。推行電能替代戰略,以電代煤、以電代油能夠大量減少污染物排放。
目前我國各地現有20余萬臺鍋爐,年耗煤2億多噸。我建議針對煤炭在終端被大量直接燃燒的現狀,由政府部門主導推動,全面整治燃煤小鍋爐,出臺燃煤鍋爐關停計劃和相關獎懲政策,在城市中心區強制淘汰、關停燃煤鍋爐等低效用能設備。并配合做好集中供熱、“煤改電”等工程建設,制定電鍋爐替代燃煤鍋爐推廣方案,大幅減少直燃煤。
2015年,湖北省電力公司將力爭通過推廣實施電能替代,完成替代電量30億千瓦時,減少121萬噸標準煤消耗,減排二氧化碳等污染物273萬噸。
中國能源報:在電力的清潔利用方面還有什么舉措可以減少污染物排放?
尹正民:湖北省電力公司在全國率先推出“綠色電力調度機制”,在保障主網安全運行和可靠供電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水能,優先調度脫硫機組,合理轉移發電量,發揮現有脫硫設施的減排作用,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2014年,湖北省在統調用電量增長2.35%的同時,統調火力發電量同比下降7.04%,“一升一降”凸顯綠色電力調度實效,相當于節約205萬噸標煤,減少排放二氧化碳558萬噸、二氧化硫1.68萬噸。
與此同時,我們還積極服務生物質能、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發展,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分布式能源電站(廠、場)63座,容量126.22萬千瓦。其中,風電場18座,容量76.69萬千瓦;生物質電站16座,容量40.9萬千瓦;太陽能電站29座,容量8.63萬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