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濟師、國家電網公司西南分部主任、四川省電力公司總經理王抒祥帶來了《關于大力推進電能替代,助力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戰略的提案》和《關于將西南特高壓電網方案納入國家 “十三五”電力發展規劃,促進國家低碳綠色發展的提案》,為加快開發西南清潔能源基地再度“搖旗吶喊”。“胸懷巴蜀,放眼全國”,王抒祥的綠色視野沿著“一路一帶”快速延伸。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電能替代在我國的實施情況,其發展潛力又將如何?
王抒祥:電能替代的內涵實際上包括兩個方面,即發電環節由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發電,使用環節則是以電代柴、以電代煤、以電代油。在發電環節,近年來我國水電、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清潔能源裝機快速增長,清潔能源發電量比重顯著提升。以四川為例,自2012年以來,每年新增水電裝機超過1000萬千瓦,到2017年將達到8000萬千瓦,川西高原豐富的風電和光伏資源也將迎來一輪快速發展。但是在終端能源消費方面,我國煤炭占比依然較高,電能占比還不到30%,導致清潔能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不過,我國工業、商業和居民生活領域電能替代潛力非常大。據測算,如對全國各行業用能領域推廣電能替代措施,到2015年累計替代電量可達到1000億千瓦時,2020年可達到10000億千瓦時,按50%電量由清潔能源生產,累計可減少排放二氧化碳23000萬噸,二氧化硫117萬噸,氮氧化物117萬噸。
所以,大力推廣電能替代,既可以提高用能效率,也能夠減少排放,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同時改善大氣環境。
記者:大力推進電能替代,助力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戰略,從頂層設計、制度安排和機制建設方面,您有什么好的建議?
王抒祥:盡管電能替代工作已經取得一定成效,但從推進力度和國家“十三五”節能減排目標來看,還有較大差距。
因此,我國有必要從國家戰略高度出發,大力推動電能替代工作。
針對電能替代工作,目前國家層面缺乏配套的財政補貼和稅收減免政策,能效考核機制還不完善,激勵機制尚未完全建立。為此,建議將終端能源消費市場的電能替代納入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同時,相關部門盡快研究制定出支持電能替代工作的配套政策和措施,綜合利用法律、行政、經濟等手段,鼓勵社會各方積極參與電能替代工作。如制定城市限制性環保政策、完善峰谷電價政策,建立電能替代項目的財政補貼政策等。同時,建議國家將電能占當地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納入地方政府節能減排指標體系中量化考核,從機制上保障電能替代工作順利推進。
記者:為了更好地推進電能替代,包括四川在內的西部電網企業如何應對?
王抒祥:當前,我國清潔能源發展已經遭遇到了電網結構的瓶頸,導致棄水、棄風、棄光現象十分突出。以四川為例,據預計,即使在外送通道順暢、受端全額消納的理想條件下,四川省今年仍將發生棄水電量200億千瓦時,相當于多消耗六七百萬噸標準煤。因此,統籌規劃能源基地和電網建設,使清潔能源裝機和電網優化協同發展,才能相得益彰。
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設想,四川省要打造成為水、風、光一體化清潔能源基地。
同時,四川作為華中電網最西端,承接疆電的區位優勢明顯,更是未來藏電外送必經之地。隨著“一路一帶”戰略的實施,四川或者西南地區正是中線和南線的交會處,該地區的清潔能源產業必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因此,從全國能源優化配置的角度出發,“十三五”期間應規劃構建西南電網,建成以四川電網為樞紐的跨省區、互聯互通的電力資源優化配置大平臺,優化整合地區能源資源,打造更為堅強有力的西電東送送端,進一步優化中東部地區用能結構,持續深化能源發展方式轉變,促進國家低碳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