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海上風電上網電價與期望值差距較大,海上風電的建設成本不斷攀升,加之海上風電涉及海洋部門、漁業、能源、國防等多個部門,風電場規劃與海洋功能區劃、海岸線開發規劃、國防用海規劃等協調難度大,海上風電進展緩慢。2010 年5 月,中國4 個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項目(江蘇濱海30 萬千瓦、射陽30萬千瓦、大豐20 萬千瓦、東臺20 萬千瓦)至今沒有全面投產。實現2015 年海上風電裝機500 萬千瓦目標幾無可能。加之海上風電開發風險大,開發商需要嚴密的前期準備工作。這些前期工作包括,風資源測量與評價、海洋水文觀測與評價、風電場海圖測量、工程地質勘察及工程建設條件評價、建設用海初步審查等。如果地方海洋功能出現調整,出現用海權的糾紛,項目前期投入就會打水漂。因而,上網價格需要考慮全生命周期中的運維成本。
實現海上風電開發的技術突破也至關重要
除價格因素外,技術突破也很重要。這些技術包括,海上大容量風機檢測、大容量海上機組、海底電纜敷設技術、海上施工技術等等。目前西門子最大風力發電機的裝機容量是6 兆瓦,但是該公司需要開始考慮8 兆瓦的機組。西門子的競爭對手阿海琺(Areva SA)和維斯塔斯(Vestas A/S)已經有8 兆瓦的產品了。韓國三星公司的7 兆瓦的海上風機已經在濟州島海上風場安裝。
隨著工業化的進一步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將有助于削減海上風力發電的成本。西門子公司海上業務的目標是到2020 年將成本降低40%左右。屆時這一成本水平仍將比現今的陸地風電成本要高35%左右,比煤炭和天然氣發電成本高出1.7 倍,但是預計未來還將繼續下降。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西門子正在考慮研發更大、更高效的風力渦輪機。
目前,中國在海上風電相關技術上的地位還達不到領先水平。這也和我國的海上風電發展水平正相關。據國外權威機構統計,2012 年英國海上風電裝機達367萬千瓦、丹麥123萬千瓦、比利時56.55萬千瓦、德國50.8萬千瓦,中國以35.59萬千瓦的并網容量,名列第五。這些歐洲國家,在海上風能開發上都比中國強大。從這方面看,世界上的海上風電領先技術大部分在歐洲。
海上風電開發的經濟性不佳,主要原因是技術發展的水平不夠高。因而使得海上風電的巨大能量不能為人類利用,實在可惜。但可喜的是,海上風電的開發已邁出堅實的步伐,海上風電的技術發展方向已經明確,中外一大批相關公司如GE、西門子、聯合動力等海上風電裝備公司和一大批施工專業公司都已開始研究新一代海上風電裝備和施工技術。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例如到2020 年,海上風電成本降低40%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屆時雖然海上風電的成本仍高于陸上風電35%,但海上風電利用小時數比陸上風電高40%~50%,電價水平基本上可以和陸上風電達到一個水平。
基于以上分析,中國目前發展海上風電的策略應該是量力而行,穩中求進。即保持一定規模,為發展技術提供支持,又不盲目冒進,防止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政府應鼓勵和引導海上風電的技術發展,投資企業應充分考慮海上風電的技術先進性和投資效益,這樣,我國的海上風電才能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