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1月20日,中國廣核集團在深圳舉行2015年度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各界通報2014年經營管理、安全生產、科技創新、公眾溝通等情況,并回答了記者相關提問。
中廣核新聞發言人胡光耀表示,2014年全年中廣核清潔能源上網電量超過980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30.5%;其中核電上網電量734億千瓦時,約占中廣核總上網電量的75%;非核新能源上網電量248億千瓦時,約占中廣核總上網電量的25%。
大亞灣核電基地六臺機組57%的WANO指標進入世界優秀水平
根據發布會通報的信息,截止2014年底,中廣核總資產超過3900億元,同比增長24%;在運裝機容量達到2334萬千瓦,同比增長37%。中廣核在運核電基地擴大到4個,共計11臺機組、1162萬千瓦同時在運,繼續保持國內第一;在建13臺機組,裝機容量1550萬千瓦,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同時,中廣核非核新能源板塊規模效益取得快速增長,在運裝機規模首次突破1000萬千瓦,與核電裝機容量大致相當。
清潔能源的環境和社會效益顯著。中廣核全年清潔能源上網電量等效減少標煤消耗315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7750萬噸、二氧化硫75萬噸、減排氮氧化物50萬噸,減排效應相當于種植21萬公頃的森林,面積可覆蓋整個深圳。
核電安全向來是公眾最為關心的話題。據中廣核核電運營事業部總經理蘇圣兵介紹,2014年中廣核核電安全運行業績總體良好,大亞灣核電基地六臺成熟機組 57%的WANO(世界核運營者協會)指標進入世界前1/10的優秀水平,近幾年新投產的5臺新機組53%的WANO指標進入世界前1/4的先進水平。全球64臺同類型機組連續安全運行天數的第一名仍然位于大亞灣核電基地。
在工程建設方面,據中廣核核電工程事業部副總經理夏林泉介紹,2014年中廣核實現3臺核電機組商運,創造了國內核電批量化投產新紀錄。目前,中廣核在建核電機組13臺,工程建設安全質量總體良好,20萬工時安全事故率僅為0.014,連續三年下降,處于世界先進水平。中廣核五大在建核電基地的安全標桿評級持續向好,其中紅沿河、陽江、防城港達到7級,邁入先進值行列,寧德、臺山達到6級保持良好。
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落戶防城港
形成與國際接軌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品牌是能否實現核電“走出去”的先決條件。2014年8月,中廣核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總體技術方案通過國家能源局、國家核安全局組織的評審,成為中國核電“走出去”的重要技術依托。2014年12月9日,國家能源局批準采用“華龍一號”技術的廣西防城港核電二期開展前期工作,目前各項準備工作正有序推進。此外,中廣核已與30家企業簽署“華龍一號”關鍵設備研發協議。
2014年,中廣核積極推進核電“走出去”戰略實施,緊抓國際核電市場復蘇的戰略機遇,積極穩妥布局國際核電市場,并在英國、羅馬尼亞核電項目上取得重大進展。一方面,英國政府同意由中廣核牽頭的中國企業參與英國擬新建核電項目的開發與建設。另一方面,羅馬尼亞已宣布中廣核成為切爾納沃德核電項目“選定投資者”,雙方正就項目落地而積極努力。中廣核國際核電開發進入技術和項目落地的新階段。
據中廣核科技委副秘書長舒睿介紹,中廣核始終堅持科技創新驅動發展,2014年科技研發投入達到20.4億元,比上年增長20%。據統計,“十二五”前四年中廣核科技研發總投入已經達到63.5億元。
中廣核在專利申請方面也是不斷取得進展,年專利申請總量由2008年的55件躍升到2014年的519件,截止2014年12月底累計申請專利1935 件,擁有有效專利983件。其中,大亞灣核電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的“一種核電機組的事故監控系統及其監控方法”獲得第十六屆中國專利金獎,這使得中廣核獲得的中國專利金獎總數達到兩個,成為少數多次獲得該獎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