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和中國氣象局共同開展的“風能資源觀測網”工作——在風能豐富、具有風電開發潛力的區域建設400座70米和100米高度的測風觀測塔,目前已經基本完成。中國氣象局氣候資源中心主任陶樹旺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下一步,氣象部門將在1-2年時間內對400個測風觀測塔進行連續觀測,提出全國風能資源的詳查與評價結果,建立集風能資源專業觀測網、數值模擬和綜合評價為一體的國家風能資源評價體系。該項目將在2011年完成。”
風能資源觀測網 2011年全部建成
“我國主要有兩大風能資源豐富帶——沿海陸上風能資源豐富帶和北部風能資源豐富帶(三北地區)。此外,湖南、廣東和廣西等部分內陸山區也有較豐富的風能資源。但由于缺少風能資料,我國大部分地區并沒有對新入網電廠提出風能預報的強制要求。”陶樹旺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
由于地面地形復雜,又有花草樹木、建筑物,靠近地面的風比較混亂,無法由此測風。大規模發展風電,必須像天氣預報一樣對風能進行精準預測,以幫助電網對風電做出精準調度。只有距離地面一定高度,風與天氣系統的關系才較有規律。風力發電主要利用的是近地層中鋒的動能資源(風力發電機輪轂高度一般不超過120米),因此,要實現風能資源的大規模可持續開發利用,必須詳細了解在風機高度范圍內(120米以下)的風能資源總儲量。
隨著400座70米和100米高度的測風觀測塔的建成,我國風能資源觀測網絡基本建立。氣象部門將對一定范圍內的風向、風速、氣溫、濕度、氣壓以及風梯度和風脈動等數據進行觀測,確定中國風機高度上的風能資源總儲量以及精細化(水平分辨率達1公里,垂直分辨率達10米)的地區分布特征,為風電規劃提供全面有效的數據。